以作风之变促发展之变,绘就奉贤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摘要:近日,奉贤区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感慨道,通过奉贤区经委的“诊断先行、梯度培育、组团服务”包,加速了企业的“智改数转”速度,不仅生产更快了,也更能跟上市场需求。
中国发展网讯 “原本产线调整要2小时,通过智能化改造后仅需5分钟。”近日,奉贤区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感慨道,通过奉贤区经委的“诊断先行、梯度培育、组团服务”包,加速了企业的“智改数转”速度,不仅生产更快了,也更能跟上市场需求。这一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奉贤区深入开展“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的生动实践。上半年,规上制造业企业线上数字化诊断完成数量排名全市前列。
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奉贤区以“深化聚力发展、深化改革攻坚、深化治理现代化、深化网络正能量”四大先锋行动为抓手,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成效。无论是产业园区的“工业上楼”、乡村宅基的“椿萱庭”,还是轨交建设的“加速度”、老人餐桌上的“热乎饭”,一个个鲜活案例勾勒出奉贤以作风之变促发展之变的清晰轨迹。
学思想: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过去企业想要‘零增地’改扩建,一不清楚有没有政策二也不清楚怎么操作。现在有了‘3+X’访企小组,政策专员不仅上门政策宣传,还带着方案上门全程帮办,非常方便。”柘林镇上海显隆通风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汤红弟说。这家数智新装备企业,在镇党委“听企言、问企需”机制推动下,锁定政策【沪规划资源规〔2025〕28号】,迅速推动经济、规建等部门协同发力,不仅为企业获得了区级优质项目认定,还获批了全区首个“零增地”改扩建项目,提供了覆盖从材料预审到申报跟踪全环节的“保姆式”服务,破解企业因产能受限、用地不足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该项目,预计年内启动改扩建工程,将新增投资1亿元,产能提升50%,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税收贡献超千万元,实现镇域经济的倍增效应。
思想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奉贤区把“学思想”作为根本,以奉贤区“六问”系列评论文章为镜鉴,推动各级党组织在学中破题、在思中求变。
青村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园区转型,目前已有16家企业签署回购协议,涉及土地365亩,其中179亩已完成二次出让,成功吸引神璞供应链、庞嘉网络等企业落地,预计两家相关企业2025年度营业收入将突破15亿元,税收预计突破7000万元。区卫生健康委以“行走的健康吧”为民服务品牌为载体,推动其健康服务进宅基、进企业、进网格,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带着问题到一线找答案。”奉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已建立“四百”大走访(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常态化机制,如区现代服务业办对拟纳规企业实行“一周一跟进”动态管理,推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实现从由负转正到两位数跨越增长。1-5月,规上服务业营收达203.4亿元,同比增长11.2%。累计去化重点楼宇5.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半年度目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39.1%和49.3%,均居全市前列。
转作风:以服务前移激活效能提升
“以前办店招备案要跑3次,现在扫‘沿街商铺码’,在线填资料、传照片,第二天就通过了。”南桥镇一家餐饮店老板展示手机上的电子备案凭证。这一变化源于区城管执法局将“管理二维码”升级为“连心服务码”,“外摆申报”“开店指引”“街区党建”等6项延伸功能,试点1个月以来,全区生成商铺码9136块,覆盖全区沿街商铺的48%,试点地区“诉件上报”处置涉店诉求20余件,12345涉店诉件数量6月环比减少25%,回访群众对处置结果满意率达100%。
“强作风”的关键目标,是破除“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形式主义,推动各级党组织以“主动靠前”的姿态让服务更高效、更暖心。
作风之变,体现在直面问题的担当里。轨交15号线南延伸工程涉及众多企业、林地搬迁量大,奉贤区建管委联合申通地铁建设集团、隧道院成立“技术攻坚组”,创新采用“站厅节点换乘”设计,节约工期45天,联动区规资局、绿容局48小时内完成文物达观桥搬迁评估,创下了仅用126天从专项规划批复到取得施工许可的轨道交通建设前期新速度。
作风之变,更体现在为企办事的高效上。区数据局依托“一网通办”“随申兑”平台,创新打造全市区级层面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荣誉称号奖励”“免申即享”应用场景,企业凭“政策码”零材料、零跑动直接兑付,两类事项平均兑付时限由“周、月级”压缩至“日级”(3个工作日以内)。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后,其奖励资金通过“随申兑”平台直达账户,全程仅8分钟。
东方美谷集团升级“美谷美帮”企业服务品牌,上半年累计开展“我与企业家面对面”活动120余场,走访覆盖350余家企业,解决诉求270余件。针对“安居”诉求,联合临港集团推进“美谷人才安居工程”,提供4926套人才公寓,让企业安心扎根。针对产业链信息壁垒等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化妆品要素服务平台升级,集聚5000余种原料、促成70余吨交易,有效打通行业信息孤岛。
建新功:以实绩答卷回应民生关切
上海之鱼景区作为网红打卡地,节假日“停车难”常引发高频投诉。今年上半年,金海街道用“数字密码”破解:布设场外诱导屏,升级万景峰地下停车场弱电系统及相关设备,开发车位管理等系统功能模块。此举提升了车位周转率与利用率,改善了环湖交通,使交通警情下降50%。“跟着导航找空位,省心多了”——市民的体验,正是奉贤解决“城长烦恼”的缩影。
“建新功”的最终导向,就是要以实打实的成果回应群众期盼、支撑区域发展。
在发展主战场,新动能加速集聚。海湾镇打造“海湾i企”营商环境品牌,上半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位列全区第一,1-5月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93.9%,增幅位列全区第一;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布局合成生物、氢能源等产业,今年在跟产业项目28个,其中新增用地项目13个,改扩建项目15个,总投资224.79亿元,预计税收19.28亿元。
在民生第一线,获得感持续提升。奉城镇推进23.99万平方米的旧住房修缮项目,开创“市民监督员、监督小组”等形式,鼓励居民全程参与项目现场管理,上半年全镇12345物业服务管理类热线案件同比减少18.77%,满意率同比提升28.1%。今年6月,交能集团开通华二分校“定制公交”,从接到诉求到线路开通仅用40天,为该校学生提供直达服务,随后又马上新增华二分校到龙阳路的“定制公交”,惠及众多家庭。
风好正是扬帆时。奉贤区以“学思想”铸魂、“强作风”聚力、“建新功”立业,正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的澎湃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区呈现“经济运行逐步回稳,发展态势总体向好”良好局面。
未来,奉贤区各级党组织将进一步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度融入中心大局,作为锤炼政治忠诚的“净化器”、检验为民初心的“标尺线”、激扬实干担当的“动力源”,为谱写“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再立时代新功!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