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为城市发展强筋铸魂
摘要: 1月6日,奉贤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会,分别围绕“完善奉贤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贤美文化’品牌建设”“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保障‘七五’普法取得新实效”“2019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执行情况”四个议题,展开审议。
专题审议会场
中国发展网讯 1月6日,奉贤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会,分别围绕“完善奉贤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贤美文化’品牌建设”“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保障‘七五’普法取得新实效”“2019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执行情况”四个议题,展开审议。
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袁晓林等分别参与审议。
在四个审议会场,气氛热烈,代表争先恐后抢话筒,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和建议;对于代表提出的问题,在场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时给予回应。
打响奉贤“贤美文化”品牌
赋予个性,创造主题,纵深品牌
“建议进一步挖掘、培育、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让其成为美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转5版) (上接1版)推进‘贤美文化’品牌建设”专题审议会上,代表张品莲呼吁要对区内优质文化资源加以利用和宣传。代表宋丽也有同感,“要拯救乡土语言。”,她认为,“乡音”能让人对家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代表邵丹华眼中,文化也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她建议,要聚焦开放、服务、精准,注重功能叠加,为百姓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高品质、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还有不少代表,关注“文化+”的问题。代表陈伟认为,文化本身是事业也是产业,“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同时,在这些空间和载体中注入鲜活、时尚的内容,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代表陈娟玲建议,把非遗文化植入到东方美谷的品牌和产品中,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赋能。
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后,庄木弟指出,推进“贤美文化”品牌建设,就要遵循艺术规律,善于在生产和生活中打造诗画场所。要善用“跨界融合”理念,推动文旅、文教、文体、文宗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从而形成奉贤独特的文化产业格局。
庄木弟强调,推进“贤美文化”品牌建设,要放眼世界,用“无边界”的理念,吸引更多国际、国内优秀文化人才,培养、挖掘更多本土艺术家,掀起文化艺术领域的“羊群效应”。要把建筑作为文化的容器,充分挖掘利用寺、庙、江、河、道路、古树、民宅、村落等文化空间和资源,赋予个性,创造主题,纵深品牌,切实打响奉贤“贤美文化”品牌。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
监督政府推进工作落实
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专题审议会上,袁晓林与近百名区人大代表,及区府办、经委、规划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建设管理委、农业农村委、水务局、市场监管局、绿化市容局、房管局、城管执法局、机管局等政府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还有部分在奉市人大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会上,代表们对奉贤区垃圾分类取得的成绩表示欢欣鼓舞,同时也提出了更细致具体的问题和建议。“破袋后的湿垃圾会产生很大的异味和污水,不仅阻碍了市民分类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周围环境,我们能不能采用可降解的垃圾袋?”“湿垃圾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条例》实施以来,对于个人和单位的处置力度如何?”“农村的农作物垃圾如何更好地自我消化,同时减轻农村垃圾分类经济负担?”针对这些询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一一作出回应。
会场讨论气氛热烈,代表们围绕议题,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袁晓林仔细聆听、记录,并不时与代表讨论交流。在他看来,作为区人大代表,要结合平时的工作,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监督政府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
袁晓林强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提升市民参与率,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分类参与率与投放准确率,提升分类工作实效,要更加关注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纯净度;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形成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运作机制,有效发挥政府、市场、公众各方面作用;进一步提高末端处置能力。
奉贤区领导韦明、连正华、顾耀明、孙嘉丰、汪黎明、陆建国、马建根、汤芷萍、顾佾、袁园、王建东、何斌、孙军出席会议。(孙 燕 傅潇瑶)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