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综合新闻 正文

“花样多”的奉贤:也做得出“名堂”

2021-01-15 10:05 奉贤报

回想起来,随着年度区级的“两会季”,为奉贤做一些个人观察和随想之类的文字,也已经有好多年了。印象比较深的是前两年,一年是做了一篇《与奉贤的情分》,从个人自小的经历以及做记者后在沪郊采访报道的一些往事入手,写了一点自己眼中和情感缘份上的奉贤,没想到还获得了一定的反响,最后还刊登在了《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上;又一年是做了一篇《与别处不一样的奉贤》,记得那一年年初,新华社对上海每个区做了一个“盘点”,由熟悉的记者对每个区都作了一次“点评”,本人点评了上海5个区,奉贤是其中之一,那“评语”里的几句话,自己觉得还比较中肯,一时记在心里,等到区里来约稿,便根据了这几句话“扩展”开去,做了一大篇,听说看到了的奉贤朋友也都能够认同,自己也很高兴。

今年的“两会季”一转眼又临近了,区里又打电话来说,按照“惯例”,再来一篇,不点题,自由发挥。本来想婉言推辞了,因为自己对于奉贤想说的话,前几年都说过了,再说不免重复。但是,与奉贤的情分在,说“不”有点困难,反正即使说得有点重复,也能说明这些话是本人一贯的想法,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一点总也是值得欣慰的。

□新华社高级记者 李 荣

奉贤这几年在上海,可说名声在外。大家的说法,各有微妙不同,有全面的,也有片面的;有准确的,也有不那么准确的;有亲眼见的,也有耳朵听的;有自己感受体验的,也有“农家乐”匆匆一游临时留个印象的。所有这些其实都有价值,不用特意或说刻意“挑拣”一番,留下这些,扔掉那些。它们可以说都没错,但也并不全对,要它们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全在“轻重缓急”四个字而已。

那么,对于奉贤大家都说了些什么呢?不单说刚过去的2020年,扩大一点说近几年来吧,其实本人的接触很狭小,听不到那么多的说法,只能就自己的印象范围而言,似乎有一句话常常听闻:奉贤的“花样”很多,有的干脆用上海的方言说,就是“花头经蛮透”的。花样、花头多,换一个说法,就是点子多、想法多。这一点,奉贤这几年在上海各个区里确实是比较突出的。有的区多年来动足脑筋,希望找到一个“主题词”把全区工作聚焦在一个“焦点”上,但找了几轮,似乎都“于意未惬”,而奉贤一下子就“点”在了“东方美谷”这个城区品牌的“点子”上,既顺其势而显得不费劲,又响当当而让人有“弹眼落睛”的审美冲击力。对于这一点,大家只有佩服与点赞。

而且,奉贤的“花样多”,又有点“形散而神不散”的意味儿,“东方美谷”这个主干点子一贯到底,再在“主干”上长出“枝叶”,成为“东方美谷+”,有了“未来空间”,有了“园中园”,有了“产业集聚中心”,而且“美谷”由产业品牌,扩展至城市品牌和文化品牌,这个“美学”宝库成为一个“点子生长库”,一个点子带出另一个新点子,层出不穷。实在说来,“花样多”,在奉贤是一种倡导和“哲学”,因为有几句话,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变不可能为可能”“跨界以至于无界”,特别是那一句:“不尝试荒谬,不成就非凡”,本人粗听之下以为是一个“谨言慎行”的双否定的句子,其实正好相反,它的意思是“如果不尝试荒谬,难以成就非凡”,语意不同凡俗,大胆提倡“打破常规,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即便点子、“花样”有点天马行空,也不要自己限制了自己。

说到奉贤的“点子多”“花样经透”,说的人可能各有各的口吻,本人无从琢磨。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奉贤不仅点子多,更主要的是“做得出名堂”,也就是“干得成事儿”。这一点,多少是一个“硬指标”,有了这一点“硬气”,那么面对那些“各有各的口吻”之类,也便有了足够的容纳空间了。从2020年的“成绩单”即可看出:“东方美谷”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美丽健康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0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至21%;成立“未来空间”建设发展公司,与临港集团、百度开展战略合作,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测试场景一期通过验收;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授牌签约283个东方美谷产业集聚中心;资生堂研发中心、欧莱雅美妆科技创造营等重点项目落地,“招大引强效果”凸显;聚焦奉贤新城建设,城市功能和品质持续提升;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成功创建金汇镇新强村、庄行镇浦秀村等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奉城镇卫季村、柘林镇海湾村等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好绿色发展底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区。

想得出点子、做得出名堂,这个“辩证法”有点儿意味,值得分析琢磨一下。点子多、花样多,只要“多得得法”,不是为“多”而多,那便是一种社会的活跃度,是十分可宝贵的。社会应遵循良性的“否定辩证法”,能够不断地良性“试错”,既拥有具备最大社会共识度的大目标,同时又贴住社会生活“活泼泼”的健康脉搏而行,那才生活得有意义并且有味儿。大家思路打开,脑筋活泼了,同时又各秉其性、各尽其才,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才性,在“大我”“小我”上都能“做得出名堂”,社会便会走上越来越趋于理想的道路。

在奉贤,在“想”与“干”之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想点子,向上看;做事情,向下看”。奉贤的城市意象,高可以高至“九宫格里看天下”;远可以远至“一朝梦回五千年”。而这里年年推出的“圆梦行动”,可以细至市民的一个最小的合理的梦想:爱玩球的小学生想与球星合个影;爱听戏的老妈妈想与自己最崇拜的戏剧明星同台“亮一嗓子”,只要办得到,“圆梦行动”都会满足大家,哪怕再细小的愿望。这个潜在的社会“亲和力”,让人感到温暖。

“想与干”“上与下”“大与细”,这些“对词”能够统一起来,其背后或许与奉贤的“奉贤”两字的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奉贤之名,得之于“敬奉贤人、见贤思齐”,其实质即是“识好、认好”,通俗一点就是“懂得好坏”。这个道理虽然很普通,却是人生与社会的根本。做事能够做得实、做得细,全靠“识得好、认得好”,知道这是好的、应该做的,就去做;知道这并不太好,及时纠正,按照好的去做,这是更大的“识好、认好”,也即是“敬贤、奉贤”的本然“底色”。奉贤应该有“识得好、容得好”的胆识与雅量,而且实际也是这样在做。记得去年我为奉贤做的那篇短文,说起过一个“两秒论”:办证高效“一秒键送”,有人提出下一秒马上就要进入事中事后监管,奉贤领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那就两秒。”这里我又想到另一个好例:几年前奉贤提出“奉贤强、奉贤美”,一次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还是“奉贤美、奉贤强”比较好,强是出于美,也是归于美。奉贤领导也是十分赞同、点头称是,马上改为“奉贤美、奉贤强”,至今未变。敬贤、奉贤;识好、认好,“塑像敬礼”并不难,难就难在“从善如流”。奉贤没有挑容易的那条路走,所以“花样多”的奉贤才能做得出“名堂”。

责任编辑:倪珺

(原标题:“花样多”的奉贤:也做得出“名堂”)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