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访谈系列节目青村专场举行
摘要:7月3日下午,“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访谈系列节目第八站来到青村镇。
中国发展网讯 方皑冰 记者鲍筱兰报道 7月3日下午,“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访谈系列节目第八站来到青村镇。在青村镇李窑村新晋文化地标“芳华书院”,一场聚焦民生与发展的访谈勾勒出这座江南小镇的创新图景。青村镇党委书记刘伟携返乡创业者、企业代表,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高嵩,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师赵树望,解码青村以“创意”为引擎的振兴实践,展现空间无界、产业共融、民生为本的发展路径。
在访谈中,刘伟介绍了今年五月开业的芳华书院。这座面积达1808平方米的书院,以宏大的空间格局打破了人们对乡村文旅的传统印象。刘伟阐释了其“无界”的核心理念:通过大面积落地窗巧妙引入周边的稻田与自然风光,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界限,同时摒弃对室内空间预设的功能标签,让书院的内部成为灵活多变的“容器”,承载多元活动。刘伟介绍道,书院汇聚了全国500多项文化体验项目,特别是各类非遗文化的展示,让村民与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华东理工大学教师赵树望对此评价道,芳华书院凭借灵活的空间设计承载多元活动,创新性地打造了一个全民友好的公共空间。
面对李窑村“季节性客流波动”与夜经济短板,商户代表“有空野陶”主理人冯玲玲呼吁延长营业时间、举办夜市与音乐节。对此,李窑村挂职干部首先进行了回应。目前,村里正推进民宿集群与露营基地的建设,破解“住宿难”瓶颈。同时,计划引入更多季节性文化项目和品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刘伟也针对李窑村的振兴提出了一个系统方案:要夯实田园基底营造可看之景,引入多元业态确保游客有事可做,将自然风景升华为打动人心的情绪价值,并借助传播力量让游客主动分享,成为李窑村的“代言人”。
留学归来的新农人龚雨欣,将家族雉鸡养殖升级为全国最大种源基地,并开发肉蛋等农副产品。她直言,希望能打开农副产品特别是新产品的商业渠道。刘伟以奉贤黄桃为例,提出“品质+品牌”双轮驱动,以破解农业“高产低利”的难题。他指出,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龚雨欣对此深表赞同,并表示将积极借鉴这一模式,努力将自己的农副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访谈中,返乡创业者、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们还就青村镇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无奋斗,不青村!”访谈结尾,刘伟以诗意之句凝练青村愿景——青溪老街的晨雾、李窑村的稻浪、吴房村的桃林在此交融。当年轻创客扎根田野、产业链贯通城乡、无界空间激活文化基因,这座江南小镇正以创意为笔,绘就一幅“乡而不土,洋且有趣”的振兴新画卷。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