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综合新闻 正文

田野咖啡馆激活假日经济

奉贤乡村创新高品质消费场景,吸引中外游客“反向旅行”

2025-10-10 16:53 中国发展网

摘要:国庆中秋双节,奉贤区以另一种热度迎接八方来客:田野里飘出咖啡香,稻浪旁响起窑烤面包的“噼啪”声,莲花塘边传来发动机的轰鸣——这不是电影画面,而是奉贤“田园+品质”假日新场景的真实写照。

中国发展网讯 侯阔 记者鲍筱兰报道 国庆中秋双节,奉贤区以另一种热度迎接八方来客:田野里飘出咖啡香,稻浪旁响起窑烤面包的“噼啪”声,莲花塘边传来发动机的轰鸣——这不是电影画面,而是奉贤“田园+品质”假日新场景的真实写照。今年国庆假期,谷雨田鸢、“田里有风”窑烤面包、莲花咖啡等一批“长在田野里”的打卡点,以高品质体验、高人气流量、高口碑评价,成为中外游客“反向旅行”的首选,也让“奉贤度假”四个字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

谷雨田鸢把稻田变成会客厅

下午2时,在位于西渡街道益民村的谷雨田鸢,一栋由农宅改造、保留屋顶燕巢的“田野咖啡馆”,吧台前,多名国际友人正用流利的中文点单:“桂花拿铁,少冰,谢谢!”他们中不少人把这里称作“第二工位”——电脑一边是待处理的跨国邮件,一边是金色稻穗随风起伏。

“以前度假想飞三亚,现在想‘飞’奉贤。”来自浦东张江某半导体公司的意大利籍工程师马可告诉记者,“一杯手冲的时间,就能让我的内心安静下来,感受到乡间的安静平和。”据统计,国庆假期前五天,谷雨田鸢日均客流突破2800人次,其中外籍面孔占比超过20%,小红书相关笔记阅读量三天内破120万。据咖啡馆主理人介绍,店内所用咖啡豆全部由云南直采,牛奶则来自奉贤本地“娟姗牛”牧场,“让每一口都能尝到中国的风土与奉贤的甜”。

“田里有风”把乡村“烤”成秀场

在头桥街道东新市村,“田里有风”窑烤面包房的上空飘着果木与麦香交织的“白烟”。这个假期,这里迎来了上海面包节组织的长三角面包主理人“探秘团”——来自苏州、杭州、宁波的40余位独立面包师,围着一座由老青砖垒砌的窑炉,目不转睛地看面团如何在300℃的烈焰里膨胀成金黄。

“窑烤面包的灵魂在‘火’,更在‘土’。”窑炉内壁掺入本地稻壳,炉温曲线与奉贤气候“同频共振”,烤出的面包自带淡淡稻花香。假期中,来自多个学校的“学生团”在师傅指导下体验割面包,当刀口在面团上划出麦穗纹,掌声、快门声此起彼伏。假日期间,“田里有风”日均出炉面包1200只,仍“一炉难求”,其中“沪上首个稻田黑麦”上线3小时即售罄,线上预约排号已排到10月底。

莲花咖啡让机车与咖啡一起轰鸣

如果说明亮的咖啡馆、喷香的面包房是“静奉贤”,位于青村镇李窑村的香水莲花咖啡则诠释了“灵动奉贤”。近日,近百辆摩托车沿着上海“最美乡路”浦星公路呼啸而至,莲花塘边瞬间变成“机车秀场”。咖啡师把拉杆式咖啡机直接搬到荷塘木栈道上,为骑士们现萃“莲花冷萃”——咖啡豆来自埃塞俄比亚,用塘中荷叶包裹低温发酵12小时,入口有淡淡荷香。

“一脚油门到奉贤,既能压弯又能品咖。”来自市区的摩旅爱好者“老猫”告诉记者,他们俱乐部已连续三年组织“国庆奉贤跑”活动,今年新增“莲花咖啡打卡”环节,“朋友圈一发,外地车友都问这是哪儿。”荷塘、机车、咖啡——看似跳帧的画面,却被奉贤无缝剪辑成“时代风情片”。

从“卖稻谷”到“卖体验”,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奉贤的田野里正生长出一种新的度假哲学:让咖啡香与稻香同框,让窑火与荷风共舞,让中外游客在同一方水土找到各自的“诗与远方”。

责任编辑:倪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