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奉贤新闻 正文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在这个园区生产,窗户里能看到产业链上下游

2020-08-14 10:37 上观新闻

摘要:生命蓝湾正一步步走向世界级生命科技产业园。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恒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内医药界正面临一场技术变革,创新药压过仿药成了新主流,传统大厂正抓紧转型升级,生物医药新兴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乘着变革的浪潮,上海东南海滨一座生命科技产业园“生命蓝湾”同步启动。连年聚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厚积已久,生命蓝湾在自贸临港新片区挂牌后迎来飞速发展期。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园区已吸引30多家细分领域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总投资超80亿元,首期预计达产产值260亿元。园区企业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来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发的重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给药,研发进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去年10月,新片区管委会授牌“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今年3月,入选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生命蓝湾正一步步走向世界级生命科技产业园。

“朋友圈企业”带来的不只是竞争

驶下S2高速公路,沿着乡间道路复行数里,拐上两个弯,巨大的白色建筑群映入眼中。

这里就是生命蓝湾。最近的几栋楼圈成一个独立园区,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落子其中。该基地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开车绕行一圈都要好几分钟。这么大的空间,君实生物选择买下而非租借,足见这家上市企业对在临港发展前景的充分信心。

君实生物临港生产基地。 君实生物供图

事实上,君实生物目前在苏州吴江还拥有一处生产基地,而临港基地仅一期产能就是吴江基地的10倍。2019年底,君实临港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目前已启动黑色素瘤治疗药抗PD-1单抗、高脂血症治疗药抗PCSK9单抗、抗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的临床药物生产。

除了透过玻璃窗看到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全密闭无菌隔离系统等精密设备,君实临港工厂的处处细节都让记者体会到充分的“科技感”。

整个生产基地的几栋楼之间,都有连廊贯通,AGV小车在货运专用道上可以实现仓库、实验室等点位间自动往返,甚至能自行乘坐电梯。得益于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全自动仓储及转运系统,君实临港工厂在疫情期间很早就恢复了生产。

AGV小车最常去的是高架立体库。这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密闭库房,走进其中伸手不见五指。工作人员按了两下控制屏幕,一盏盏灯从远及近亮起,宛如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记者此时才得以看清眼前的巨大空间,以及货架上的各类物料。工作人员解释,并非故意关灯,漆黑是仓库的常态。“机器存货取货不需要亮光,照明设备是为便于参观专门安装的。”

AGV小车专用道。 胡幸阳 摄

熄灯瞬间。 胡幸阳 摄

一街之隔,就是君实的“朋友圈企业”——白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业化基地。它负责单抗研发、生产、销售,生产规模为6*2000升,是上海最大的单抗生产基地之一。

白帆生物生产副总经理徐建告诉记者,君实等企业集聚在临港蓝湾,固然会造成一些竞争,但总体上对企业的正面影响相当明显。聊起君实临港巨大的仓库,徐建说,生物医药企业对培养基等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但通用性也很高。即,同一批耗材,君实能用,白帆很有可能也能用。而药企采购时,买多了积压库存,买少了不够用;多家药企集聚在同一地区,互相之间可以协调原材料,供应商也会针对这一地区备更充足的货品。

办公室窗户里就能看到产业链上下游

这正是同一产业企业集聚在一处带来的好处之一。产业链同级企业间已然如此,上下游间更是有更多合作共赢的空间。

徐建的办公室在公司3楼,他站起身来,将记者引到窗边,指向远处一栋灰白色的建筑。“那是我们的供应商之一,亮黑科技,主要做硅胶管、无菌接头、储液袋等。”他笑着说,“你看,从公司的窗户就能看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生物医药企业的耗材,绝大多数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成本高昂。亮黑科技的国产货品,价格有明显优势;又与白帆生物离得很近,物流成本几乎为零。此外,稳定的供应链也是徐建所看中的——由于疫情,海外供应商供货多多少少受到影响,而本地化的上游供应链则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从另外一扇窗户望出去,则能看到开发主体临港奉贤公司建造的标准厂房。徐建说,他很期待有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其中。

除了原辅料供应商,医药生产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另一大重要上游产业是CDMO服务供应商。其主要是为客户公司的创新产品提供工艺开发、制备、工艺优化、注册和验证批生产以及商业化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的机构。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先前曾为君实生物提供服务。从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建新的办公室里,恰好也能看见君实生物临港工厂。下楼步行过去,只要两分钟就能到。

“对我们来说,和客户离得近好处更多了。”陈建新说,“物流成本这些都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交流方便。我们提供的是技术服务,譬如说客户的培养基出现问题,我们的专家要到对方工厂去分析、解决问题;有时候要用到我们的灌装线,一来一回也很快。但凡离得远一点,效率都没那么高。”

他告诉记者,臻格生物的一些上游供应商也落在了生命蓝湾园区;他们也正与白帆生物等园区内下游企业商谈合作业务,公司上下对产业链集聚带来的效果感受越来越明显。

新片区为园区注入新活力

臻格生物是一家年轻的公司,2017年底成立后,许多地方向他们抛出橄榄枝。2018年,君实生物的高管带着陈建新来了趟临港,他一下就敲定:公司就要落在这里。

为什么?陈建新说,临港地处上海,人才多、营商环境好;又离浦东机场、洋山港近,交通方便,对国内外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再者,临港奉贤公司决心打造生物医药新高地,正在四处招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对企业发展有好处。

标准厂房。 孟雨涵 摄

临港奉贤公司总经理助理、现在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挂职的潘笑悦负责招商工作,她告诉记者,集聚效应确实会带动一批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生产医用耗材的乐纯生物正是因此主动找了过来,签约落地。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商如都创医药、臻格生物等企业也是看中了园区的产业集聚环境,这一批行业服务商的落地,将帮园区吸引更多的行业上下游客户,形成良好的互相助力效应。”

此外,临港奉贤有足够大的空间承载这些企业,尤其是能从容地承载企业的生产基地。临港奉贤公司先前以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标准厂房,潘笑悦觉得,厂房建成后,企业入驻意向更强了。管委会高新处副处长陆瑜说,一些同样希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地区,只能承接企业的研发需求;落在当地的企业只能另寻他处建厂,研发与生产断裂,极为不便,“临港新片区将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做长产业链,帮助企业实现本地化的产研一体,更好地吸引企业入驻。”

另一方面,临港新片区的揭牌也为生命蓝湾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关注这里。来自江苏徐州的恩华药业是一家神经类药物头部企业,听说临港新片区要集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很快就决定在临港蓝湾建设全球研发中心。这家公司外地户口及外籍员工居多,临港的人才支持政策——尤其是落户政策——也成了他们落地的一大推动力。潘笑悦告诉记者,当时“没谈多久”,恩华药业就拍了板,拿下一栋楼。

新片区的金融环境也是吸引生物医药企业的一大利器。生物医药企业前期利润少,但对投资要求很高,区内银行针对产业特色为企业提供了专门定制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贷款融资。临港奉贤公司还引进了一批金融投资机构,并积极对接协调行业内顶尖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解决园区企业的融资需求。

“和生物医药企业一样,生命蓝湾也是厚积薄发型的园区。启动四年,现在到了快速上升阶段。”潘笑悦说。当前,园区为了完善生命科技产业链,从药物发现源头创新开始,引进建设一家引领科研先进治疗为特色的世界前沿的综合医院,强化临床研究,承担科研、产业结合的功能。

在国际公认的生物医药高地波士顿,这样的科研型医院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生命蓝湾也正不断丰富产业链功能,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精准医疗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转化的枢纽地和创新服务集聚地,形成全产业链生态环境的闭环。(胡幸阳)

责任编辑:倪珺

(原标题:风从临港来 |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在这个园区生产,窗户里能看到产业链上下游)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