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奉贤新闻 正文

“就业券”飞入大山里

——奉贤、凤冈联手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纪实

2020-12-14 11:45 奉贤报

摘要:每公斤40元左右收购凤冈蚕茧,带动500多个就业岗位……仅仅半年时间,小小桑蚕“织”出了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美好生活。地处武陵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凤冈县曾是远近闻名的“桑蚕之乡”。

每公斤40元左右收购凤冈蚕茧,带动500多个就业岗位……仅仅半年时间,小小桑蚕“织”出了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美好生活。地处武陵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凤冈县曾是远近闻名的“桑蚕之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技术水平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当地桑蚕业急速萎缩。2020年7月,在奉贤援黔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水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凤冈县人民政府投资共建蚕桑“星丝路”项目,不仅桑蚕业重振往日风光,还为村民开拓出一条致富路。更可喜的是,通过两地的密切联系,还架起当地贫困户与上海企业之间的桥梁,更多的致富之路将向凤冈打开。

奉贤援黔干部为项目牵线搭桥

凤冈曾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沉寂”30年之后,又“重出江湖”。这一切,都由于奉贤援黔干部陈凯、陈奕到来后,发生的一场“邂逅”。

在探索当地产业发展之路过程中,陈凯、陈奕偶然得知一个消息——水星控股与湖州市农科院、东华大学共同培育出了“水星一号”新蚕种,这种蚕吐出的金色蚕丝市场价值很高,现在正需要找地方试点种植。

2019年8月,小规模试点的“水星一号”蚕种吐出金丝。这对凤冈县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经过多番协商,凤冈县终于和水星控股达成了合作。“水星一号”特色蚕种在当地试养成功后,水星控股便与凤冈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投资共建蚕桑“星丝路”项目。

项目将打造蚕桑商业产业链,开发集现代丝绸文化、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蚕桑文化产业园,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项目完成建成后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带动10000名农户持续稳定增收,3000个凤冈家庭实现小康梦。

多措并举鼓励凤冈人民养蚕

“想养蚕致富,但没有本钱怎么办?企业先免费给蚕种!”2019年9月,黄志强夫妇成为了蚕种“水星一号”的第一批试用者。这批蚕种由企业免费提供,到了收获时节,再用收茧款冲抵育种款。

企业还为凤冈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桑蚕技术,从种桑、养蚕、缫丝到成品加工,技术员们都倾囊相授。在指导下,黄志强夫妇盖起了两间育蚕室,种植了150余亩桑园。目前,黄志强夫妇拥有15张蚕种,每张蚕种可产80-100斤蚕茧,一个周期的收入约2.3万元,按一年8个周期计算,夫妇俩一年营收能达到20万元左右。

在上海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今年,凤冈县各地建立起了桑蚕配套设施:500亩桑蚕基地、20个村的20个小蚕共育室,服务桑蚕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援黔干部的指导下,凤冈县还出台桑蚕产业政策,每亩桑园补贴400元,蚕房则根据实际面积补贴,最高能拿到2万元补贴。在援黔干部的努力下,水星控股同意以每公斤36元至42元的高价收购凤冈蚕茧,远高于今年每公斤30元的市场价。

“这下我们能展开拳脚了。”桑蚕基地、配套设施的建立,补贴政策的出台,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乐开了花。

“奉凤”合作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依托“奉凤”合作,凤冈人民不仅能安心留在家乡搞产业,还能勇敢走出去,这份勇气来源于“扶贫就业券”。

今年9月,来自凤冈的张顿东刚大专毕业就坐飞机赶到上海,在奉贤区创元化妆品有限公司度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公司的待遇令他喜出望外,月收入6000元左右,无需缴纳房租,还有留沪机会。

援黔干部将奉贤首创的“就业券”带到了凤冈,让符合条件的凤冈人才能够走出凤冈,到上海企业就职。“就业券”不仅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贫困户在企业转正后,还能享受到凤冈县提供的就业补贴和奉贤区提供的生活补助,异地生活更有底气了。

无论是留在家乡为当地事业添砖加瓦,还是来到上海一人拼搏奋斗,凤冈人民都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他们“钱袋子”也在一点点鼓起来。当地的蚕桑、茶、肉牛等特色产业也将在凤冈人民、援黔干部和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壮大,形成“造血式”脱贫发展机制。(金丽娜

责任编辑:倪珺

(原标题:“就业券”飞入大山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