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奉贤新闻 正文

奉贤博物馆新晋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4-05-22 14:3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现场公布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上海新增5家,奉贤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报道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现场公布的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上海新增5家,奉贤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于2019年5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有奉贤历史陈列厅和海塘文化厅两个基本陈列。

奉贤历史厅由序厅、奉贤简史、奉地而业、奉业而市、奉民而事、奉国而争以及尾厅七大板块构成,整个展览以故事点串联起贤文化线,呈现奉贤自新石器时代冈身薪火开始,历代贤人相续,市镇逐兴,重德兴文,形成的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文化传统。

海塘文化厅展览陈列由序厅、千年海塘、筑塘安澜、奉贤海塘、尾厅五大板块构成,以奉贤华亭东石塘为载体,主要由为何修筑海塘、如何修筑海塘的认识逻辑展开,解读海塘修筑原由、全国海塘遗迹、修筑技术演变发展,重点表现海塘对奉贤乃至整个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以三线联动为“主阵地”,差异化运营,错位发展跃升综合实力

奉贤博物馆目前整体运营区博物馆新馆、言子书院、沈家花园,以“一体两翼”三线联动模式,形成差异化发展,新馆作为主体,集历史、考古、人文、艺术于一体,是了解和展示奉贤乃至上海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言子书院和沈家花园分为“两翼”,各自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奉博的功能与定位日趋完善。

在区博物馆新馆,观众们既能看到各类深耕专业“小而精”的展览,又有一年一主题的重磅文化大展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奉博坚持在原创中发展,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言子书院以“研学”为主题,秉承“讲好奉贤文化、传统文化故事,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平台”的理念,开展言子讲坛、半日营等传统文化传承体验活动,打造市民休憩、研学、互动的“文化殿堂”。

沈家花园依托“海派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举办寻迹南梁、南梁艺集等活动,打造奉贤海派文化地标,深入挖掘阐释以沈家花园为中心的贤文化城市精神,让“老城厢里”矗立百年的“文保建筑”成为守护城市记忆、赓续非遗文脉的文化空间,活化当代生活语境下的奉贤海派文化。

以品质大展为“突破口”,品牌化运作,持续破圈引流提升文化影响力

自2019年开馆以来,奉贤博物馆共举办线上线下临展42场,接待观众超160万人次,年均参观人数达30万,与全国40余家文博场馆建立合作,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众多重量级场馆。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连续4年获评上海十大精品展;连续5年获评上海时尚新空间。

奉博始终坚持对文物价值及其所承载中华灿烂文明的挖掘和阐释,坚持以高品质展览打造“奉博”品牌,精心谋划、找准定位。两个常设展立足本土文化,深度挖掘“贤人、贤物、贤事”,以奉贤文物讲述奉贤故事,传播奉贤历史,增进区域认同和文化自信。坚持引进高品质展览,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重量级场馆加强对接、联合办展,举办雍正故宫文物大展、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等多个重量级文物大展持续破圈引流,“奉博”知名度稳步攀升。除了重磅精品年度大展,也有涵盖历史发展、红色文化、非遗传承、艺术创新、商业合作等类型的“小而精”的专业展览,“修复日记II——永不褪色的红”红色经典油画回顾与修复科技展,以“日记式”油画修复工作现场形式,打造展厅内的油画修复科普实践地。

以展为媒,奉博与河北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馆等30余家文博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加强在文物借展、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以修复中心为“科创地”,专业化发展,科技赋能增强行业竞争力

奉博于2019年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批全市仅三家的“上海市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目前已申请获批国家级专利5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10余篇。积极推进“三室、四地”建设,主要针对油画和纸张的现代科技检测分析实验室、现代科技与传统修复技艺操作实训室,以及修复案例汇编科技成果档案室;与高校、文博单位联动发力,共建以传统手工纸张为主的“纸张科普基地”“红色文化保护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上海工匠基地”。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传播,以文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夯实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展览、教育、外宣赋能,不断增强资源配置和叙事能力,配合修复中心研究成果持续举办油画修复日记系列展览、文物修复研讨会等,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修复创新体系。

以文化服务为“落脚点”,全方位覆盖,全面提升公众服务质量

奉博积极响应“社会大美育”建设,以全民、全过程、全龄段美育打造奉博美育品牌。结合馆内展览,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国宝讲述人”“小小讲解员”“奉博讲堂”等品牌教育活动,以“研学式”“体验式”“沉浸式”为关键词,联合“一体两翼”积极探索博物馆教育潜力,打造精细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奉博研学服务体系,满足多元需求,开馆至今共举办各类社教活动超1000场,覆盖人群达40万人次。

在线上,奉博以“云参观、云课程、云互动、云体验”,打造无界博物馆,数字传播手段积极扩大奉博的覆盖面,充分利用博物馆场景数字化和藏品数字化重塑打造线上虚拟展厅,让文物活起来。结合“一抖双微”阵地,差异化输出优质内容,推出“二十四节气微课堂”“直播看展览”等线上品牌活动,全网粉丝数量近三十万,点击量破百万次。与百家媒体合作,形成主流媒体剖析文化内涵,行业媒体提供专业视角,网络kol带领自媒体传播的三层次媒体矩阵,曾多次登上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榜单”,媒体新闻报道总计1600余条,解放日报、文汇报、澎湃新闻等官方媒体也对奉博做了“小馆如何做大展”“一家远郊博物馆何以成为‘顶流’”“现象级特展之外,区级博物馆如何刷出存在感”多篇专题报道。

奉博的发展,既根植于城市文化底蕴,也发力于浓厚的文化强区建设氛围,更源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起点,奉贤博物馆将继续立足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一体两翼”阵地为支撑,充分发挥一级馆能效,让奉博成为提升民众精神文化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场所,用新理念、新形态、新实践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具有奉博辨识度的文博成果,奋力谱写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倪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