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奉贤新闻 正文

综合排名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二,农文旅融合如何改变奉贤这个村庄?

2025-04-29 16:18 解放日报

摘要:奉贤分水墩村如何实现蜕变?

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可以去哪里放松一下身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上海的郊区拥有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去处,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奉贤头桥街道分水墩村是其中之一。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上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以其独特的农文旅融合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两年前,分水墩村在头桥地区13个村庄中综合排名垫底,如今的排名已跃升至顺数第二。此番巨变如何发生?

拍板!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

回想起第一次踏入村里的情景,分水墩村党总支书记王燕伶记忆犹新:“我自己是从奉贤农村出来的,但从国企办公室主任的位置派驻到村里还是吃了一惊,觉得上海怎么还有这么破旧的乡村?”

一番调研后,王燕伶逐渐了解了原委。原来,上世纪90年代,分水墩村在“万家富”工程的推动下涌现了不少个体户,先富起来的一批老板们盖起了洋房,也在房前屋后搭起了厂房和仓库。这些违章建筑在2018年前后的“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中被清除,但一些遗留的残迹影响了整体的村容村貌。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队伍,初来乍到的王燕伶首先开始了“家底”盘点:“村里到底有哪些固定的硬资产和文化软资产,这些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看看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挖掘出来利用。”

不久,原国泰君安的朱亚玲在驻村书记下乡项目中被派驻到分水墩村,成为王燕伶的好搭档。很快,这两位“85后”班子成员联合村里的后备干部和年轻党员,启动了未来三年行动计划的制订。这批平均年龄37岁的年轻人干劲满满。一起研读了农业、民政、规划等条口的多方政策,他们认为村里可以争取申报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创建带动村容村貌改善,提升居民获得感。

思路明晰后,一场50多人参与的村民代表大会随之召开。王燕伶向参会代表们汇报:“我们研究下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个政策目前对我们是最有利的,要不要去试试?如果大家一致同意开干,那就所有人都要一起努力,邻里矛盾、个人小利都要为这个目标让路。这是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的最后一批创建,后面就没这个政策红利了。”

参会的村民代表们兴致很高,纷纷表示支持,并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王燕伶和班子成员们吃下一颗定心丸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巨大。

由于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政策即将收尾,没有重来的机会,这次创建对王燕伶几乎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如果创建不成功,拿不到市里的项目补贴,先期投入的资金就会成为村里的债务,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村里迅速请来专业团队,对整个创建项目的投入做评估和测算。包括道路提升、居民住宅及房前屋后的“小三园”风貌、河道清理、老年活动室及卫生室配备提升等在内,预计整体投入约1700万元。

农文旅融合,乡村生活不一样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分水墩村于去年底顺利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新貌令不少村民为之自豪。

村口处,一家名为“水云间”的鲜花咖啡馆,成为村里年轻人归家时的小聚之所。这座由闲置农宅改造而成的咖啡馆,店内装饰清新雅致,随处可见来自云南的鲜花。咖啡馆的推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为外来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乡村体验。

咖啡馆主理人徐炳华十分看好未来的乡村发展,亲力亲为地打理咖啡馆。利用云南的鲜花和当地的非遗扎染技艺,他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充满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的地方。这些天,店内展示着不少来自云南的“青花瓷+朱顶红”鲜花文创产品。

下月起,咖啡馆还将迎来每天30人次的银发旅游团,让市区游客感受不一样的乡村风貌。今年“六一”儿童节,来自黄浦区一家特殊教育学校的“星星的孩子”们,也将来到分水墩村举办画展,当地爱心企业将认购一批画作制作文创衍生品,“水云间”也将为参与者提供与文创产品融合的特制咖啡。

分水墩村还积极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旅项目。村里正在建设的“野趣园”,就是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该项目占地广阔,拥有清澈的水域、茂密的树林和多样化的游乐设施,未来将成为一个乡村旅游吸引点。

正在修建的阳光康复服务站前,一大片平整的草地上野花盛放。这片今年3月整理出来的野地宁静清新,如今已是市民游客露营、野餐的绝佳场所。今年5月12日护士节这天,街道的卫生院将组织一批医护人员来这里露营、度假。此外,村里还分布着生活商业街主题展、亲子菜园、采摘园等散落的文旅吸引点,正不断积聚更多人气。

王燕伶坦言,上海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优秀项目很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分水墩村而言,不仅要引入项目助力其长期运转,也需要持续努力,保持好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她发现,在企业做事和驻村工作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企业把道理向员工讲清楚就可以,但在村里光晓之以理远远不够,还得动之以情。

比如,有些老年人对河坡上不让种菜不太理解,觉得“自留地”被政府“侵占”。王燕伶就拉着老人来到河坡旁现身说法:“河坡是斜的,如果是四五十岁的人不小心滑一脚,还能及时止住,您已经八九十岁了,万一滑到河里还上得来吗?”老人权衡利弊一番,也就不作声了。与河坡种菜问题类似,村民们宅前屋后整洁风貌的维持,也需要细水长流地细致观察及做工作。

持之以恒,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改善,更是内在品质的提升。借由美丽乡村创建和争取结对帮扶项目,村民们也获得了不少额外福利。

每年4月18日,村里80岁以上的高寿老人都会被邀请到村委会大院过集体生日,这一由农商行支持的活动已步入第三年,是老人们惦记的“大节日”。每到这天,王燕伶必定会和耄耋老人们一起分蛋糕、唱生日歌。今年的集体生日会上,一位95岁的阿婆步行近两公里路来到会场,拉着王燕伶的手一边摩挲,一边笑眯眯地说:“妹妹好啊妹妹好,你比我儿女还要贴心……”王燕伶笑着说,老人们的儿女平时工作忙,能让他们高高兴兴过个集体生日,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也觉得开心。

最近,考虑到原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后原有的帮扶项目可能会有变动,王燕伶又未雨绸缪地考虑与其下属子公司提前对接,希望为村民们争取更多福利。村里刚刚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内,村民们已提前享受起这里的棋牌室等休闲设施;每月一次的免费理发服务,也颇受老人们欢迎。

在分水墩村村民王正斌眼中,分水墩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更值得一提的是,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来,村里原有的1500万元左右的债务,迄今已偿还一半,预计今年底可全部还完,这主要得益于村干部们坚持不懈地为村里争取项目和资金。

原来,受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的启发,王燕伶鼓励对应各个条口同事们多研究政策,多争取项目。“无论是红十字、残联还是农委或者规划口,我都要求他们开会时先把政策信息带回来。如果有合适的政策,我们就不断地拜访、写各种报告争取项目和资金,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或者更多次。我们也会告知我们的三年行动计划,让有关部门看到我们确实是想做实事。”

当下村里忙碌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争取拿下农委条块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项目。要拿到这个项目并通过验收,村里首先要有成片的千亩农田。要整合农田资源,难免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有人在农田相对集中的区域承包了四十亩田,村干部就要去讲清楚政策,请他们为村里的大项目放弃一些个人利益。王燕伶坦言,让大家信服的前提,是村委会的工作经得起检验,施工方招投标流程、村里的待查资料等都合法合规。之前美丽乡村创建是如此,后续项目的争取和创建也同理。

“其实村民们的需求很朴实,路面平整了、路灯亮了他们就高兴。生活遇到困难时村里能帮忙去争取一些政策扶持,就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村里变美变好,年轻人更愿意回家看看,老人们也开心。”王燕伶说,为村里引入更多游客,让村里和周边的文旅项目顺利运转起来,将是村委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李宝花)(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倪珺

(原标题:综合排名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二,农文旅融合如何改变奉贤这个村庄?)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