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贤城·理论市集ד旧书新知”古华书市圆满举行,书香满城受市民追捧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融合理论知识与书香韵味的文化盛宴——为期两天的“理响贤城·理论市集”与“旧书新知”古华书市联名活动,在奉贤区古华庭广场圆满举行。
中国发展网讯 吴口天、瞿轶豪 记者鲍筱兰报道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融合理论知识与书香韵味的文化盛宴——为期两天的“理响贤城·理论市集”与“旧书新知”古华书市联名活动,在奉贤区古华庭广场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中共奉贤区委宣传部、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旨在整合市级与区级资源优势,为市民打造一个开放、公益的文化交流平台。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浓郁的书香氛围弥漫在整个广场。据了解,“理响贤城·理论市集”聚焦“理论+”特色,将深奥的理论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互动体验。七大主题板块各具匠心,动漫IP、手工创作、国潮设计等鲜活形式,吸引大量青少年与亲子家庭参与,推动社会科学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商圈,走到百姓身边,让理论宣传“圈粉”年轻一代。
市、区两级十余家特色实体书店齐聚一堂,纷纷亮出精选好书与特色文创产品,其中不少市级特色书店系首次来到奉贤设摊。上图书店的摊主介绍道:“我们希望能让奉贤市民了解上图的特色文创和书籍,这次特别带来了馆藏珍品《大唐气象》唐碑善本的复刻目录,甚至参与现场拍卖,希望与大家分享珍贵的文化资源。”
书市不仅吸引了专业书店,更激发了普通市民的参与热情。众多爱书人化身摊主,拿出私人珍藏的书籍与老物件进行售卖或交换,使旧书旧物重获新生。现场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绝版书籍和承载时代记忆的老物件,令前来淘书的市民目不暇接。
一位带着孩子前来的市民欣喜地分享:“活动非常棒,书籍种类丰富,有家藏新书,也有品质很好的老书。我淘到了《鲁滨逊漂流记》、儿童英语绘本和几乎全新的《十万个为什么》。”另一位市民也表示,原本在附近休闲,被热闹的文化氛围吸引而来,并收获了好几本心仪之书。
特别设置的“可交换”摊位成为书市一大亮点,让书本在流动中延续生命,缔结新的缘分。藏书爱好者王火良先生早早被活动吸引,带着部分藏品前来参与:“家中藏书过万,最近正在整理。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能聚集人气,又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书籍爱好者陈女士则在书市邂逅了与她颇有渊源的两本旧书。她动情地说:“越是年代久远的书,越有独特的韵味。这本1982年出版的书,与我成长的年代相近,充满情感共鸣。以前在大学只能借阅,如今遇到喜欢的旧版就会收藏。你看,原书主人留下的笔记和标签,仿佛能触摸到他阅读时的感受,这是新时代书籍难以替代的时代痕迹。”她也略带遗憾地表示,若早知道可以携带自己的藏书来交换或以物易物,定会参与其中,体验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链接”。
除了旧书交流,活动还特设古籍修复、金石传拓等传统技艺体验摊位,让市民亲手感受古籍保护与传承的魅力。
“奉贤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弘扬‘见贤思齐’的区域文化,促进交流;将活动置于商业综合体,是为了推动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同时,这也旨在打造邻里情感纽带和旧书价值循环平台——书是旧的,但知识常新。我们希望凝聚大家,共同营造‘书香奉贤’的浓厚氛围。”据奉贤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华介绍,此次“理论市集”与“古华书市”的联动,成功地将理论社科知识的普及与旧书流转、人文体验相结合,通过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有效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循环与市民参与,为提升城市人文精神注入了新活力。他进一步透露,未来计划将“古华书市”打造为持续性品牌活动,明年有望举办第二届,并增加举办频次。
责任编辑:倪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