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南上海的诗和远方
摘要:188座公园竞相媲美,478公顷中央林地形成城市氧吧,十字水街两岸的景观带熠熠生辉,田字绿廊筑成50公里“绿色长城”……这是奉贤,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这里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第一缕新鲜空气”从海上吹来。
□ 张莉莉
188座公园竞相媲美,478公顷中央林地形成城市氧吧,十字水街两岸的景观带熠熠生辉,田字绿廊筑成50公里“绿色长城”……这是奉贤,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这里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第一缕新鲜空气”从海上吹来。这片的广袤土地上镶嵌着无数的公园,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多彩的植物,多样的生态,汇成一首首生命的欢歌。
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奉贤还在实施“水天一色”工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把这里打造成云的故乡、树的世界、花的海洋,鸟的天堂,人的乐园。我们在南上海,拥抱“诗和远方”。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绽放中的美丽奉贤,正在为上海生态保护注入“绿色养分”。扮靓中的公园之城,还在探索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元素,让奉贤新城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区、示范区。
绘制一份城市绿色“地图”
缤纷花丛、小溪石墩、绿植环绕、红色步道……在奉贤新城核心区域,占地8.6万平方米的上海之鱼年丰公园南区展露芳姿,引得周围市民闻香而来,人们在这里散步、游乐、栖息,呼吸着新鲜空气。
其实,像这样镶嵌在城市中的公园,奉贤已经有188个。这在3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1986年,位于奉贤城区的古华公园开门迎客,它由著名园林大师陈从周集江南园林之精华设计而成。长久以来,人们的公园记忆就停留在古华公园里。
而从2017年起,这样的局面开始被打破。拥有733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的奉贤,一直在苦苦思索,依托一定的生态肌理,还能实现哪些突破,为上海的后花园增添亮色?
2017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的“集结号”发出,奉贤的生态建设驶入了快车道。由上海之鱼和中央林地构成的超过7平方公里的蓝绿交融生态核心呼之欲出,“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城市意象令人眼前一亮,“万顷林地、千里绿廊、百座公园”的目标初步形成。进入“十四五”,随着“新城发力”,百个大空间、千个链接点、万个微基建的“满天星工程”箭在弦上,奉贤新城正在向“公园之城”迈出坚实的步伐。
十字水街,就是构建金汇港、浦南运河城市生活景观带。田字绿廊,就是外围由大叶公路、浦星公路、G1501三条道路和南竹港围合成“口”字型外框,内部由东方美谷大道、S4沪金高速构成“十字”型廊道。对照这份“绿色蓝图”,奉贤人民投入了如火如荼的公园建设之中,有巧夺天工的设计,也有因地制宜的改造,有绿化景观的提升,更有公共服务的植入。
4年的耕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十字水街、田字绿廊完成率达到80%。“十三五”以来,全区新建各类绿地面积69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12.4%提升至2020年的16%。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在奉贤大地生动演绎。一个个公园,犹如一颗颗绿宝石,点缀着城市的底色。粉黛乱子草、百日草、波斯菊、硫华菊……多彩的品种让古华大地美轮美奂。这里既有社区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也有融入农村的乡村公园,既有功能完备的郊野公园,也有改造升级的街心公园。
从1个到188个的突破,不仅是量的突破,更有质的提升。我们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公园体系,每个镇都有一个5公顷以上的公园,保证一镇一园全覆盖。我们打造全市首个城市公园群,在上海之鱼周边建设6个城市公园,面积达100公顷。我们提升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让市民步行300-500米就能抵达一个公园。
赴一场诗画意境之约
秋天的奉贤,“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园在城中、鸟语花香、绿荫如盖,漫步在街头,处处都是精致小景,处处洋溢蓬勃生机。瓜果飘香,鱼鸥翔集,漫步在村子,仿佛走入了诗画之中,远离喧嚣,回归自然。
这些年,奉贤还通过开展“水天一色”工程,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奉贤把生态环境作为民生最大公约数、最普惠的民生,产业结构调整、河道整治、土壤污染防治、“五违四必”整治……一项项壮士断腕的自我革新,让奉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飞鸟代言,让锦鲤说话、让秋虫歌唱”的春景秋色在这里实现。
敢于破也善于立。当体育、文化、旅游、商业等元素与公园结合,在天然氧吧做一下运动、喝一杯咖啡、读一段历史,功能的互补与联动整体提升城市品质,这样的“公园+”体验让市民流连忘返。奉贤通过植入“公园+”理念,围绕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提升资源功能复合共享能力。
市民们走进中央林地。森林里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就是公园与艺术的完美融合。478公顷的中央林地内,一座艺术殿堂在此奏响璀璨乐章,人们可以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感受艺术熏陶。
各路人才近悦远来。“三园一总部”,让企业与公园的结合,在奉贤也成为一种潮流。走进英科中心总部,树木林立、草木繁盛,公司旗下的电商运营中心和画面设计团队平时就在这里办公,员工们都说:“这里风景优美,更能激发创作灵感。”
享受到生态的红利,市民的环保理念种子也开始生根发芽。
海棠居民自筹自建10万元闲置天台变身“空中花园”,居民们认捐、认养、认种爬藤花卉、各类香草、多肉等绿植;奉浦街道七居委上院佳庭创建“睦邻花园”,居民认养,绿化市容局提供专家指导,扮靓了小区的田园风光;上海之鱼9位市民“园长”不定期巡园,为公园管理和服务工作“锦上添花”;每个镇配备一名社区园艺师,深入小区庭院、花园、阳台,为居民们带去专业的种植知识和技术……
在奉贤,市民们争做“园丁”“园长”,他们植绿爱绿护绿,他们培养着亲近自然的审美,他们感受着拥抱自然的清新。
打造一个有机城市生命体
奉贤营造生态,维护生态,更是为生态融入巧妙的构思。
在南桥镇的和合社区公园,满足居民日常休闲之外,被花丛小石围绕的溪水也格外吸睛。原来,这里的绿地具有吸水功能,雨水经透水路面及绿地下渗,多余雨水经植草沟传输汇集至花溪,滞留、净化后自然溢流至庙泾港(城市河道),具有减缓径流、滞留雨水、净化水体等功效。
这是“海绵城市”新生态理念的生动体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其实,上海之鱼在建造之初,就选用节能环保的耐候钢、防腐木、透水砖、防滑砖等,引进雨水花园的概念,生态化收集场所内地表水,并经过植物根系和泥土对雨水进行过滤,让其康复大自然的海绵状况。
2020年“上海之鱼”的两个完整排水分区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达标评估工作,评估结论显示,评估区域内实施海绵建设方案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4%,在径流峰值控制、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城市水体环境质量和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等方面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总达标评估总面积19.25km2。
不仅如此,“韧性城市”的姿态也逐渐展露。“韧性城市”就是城市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各类灾害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智慧社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奉贤正在打造上海首个数字化国际产业社区——数字江海。园区嵌入“低碳建筑、海绵城市、数字智慧、生态保护、综合能源”的理念,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生态。
在对建筑的引导和监管中,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对所有新建项目严格执行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等……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韧性城市是让城市肌体更强壮,奉贤在建筑选材上下功夫,在智慧建设上出妙招,让城市的抗压性更强,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更幸福。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