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综合新闻 正文

从“百亿起点”到“千亿蓝图”,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奋力创造南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2025-11-05 15:50 中国发展网

摘要:2025年1-9月,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85.0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1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6亿元,全区总量增速均稳定前列。

中国发展网讯 需求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奋进的号角。

翻开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的成绩单,2025年1-9月,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85.0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1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6亿元,全区总量增速均稳定前列。从数据表象到发展肌理,展现出经济韧性的微光,交出了一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五届区委十一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不断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对照这一战略擘画,开发区立足“百亿新起点高质量元年”,坚持聚焦“五高五新五推进”工程,全力全速推动开发区实现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

盛夏初秋,奋楫逐浪;元年新启,扬帆远航。

高质量发展是开发区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奋进之路。新征程上,开发区要实现“再造一个开发区、再创让南上海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亟须突破多重发展瓶颈。破解新旧动能转换的堵点、激活空间资源的潜力、提升服务能级的高度,成为当前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五高五新五推进”工程,正是破解这些难题、重塑发展格局的破局利刃与核心引擎。

争当奉贤经济“排头兵”

躬身入局,挺膺担当。

开发区是奉贤经济“排头兵”“先锋队”,是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奉贤“东方美谷”产业重要承载区。21.03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奉贤1/6的财政收入。但也要看到,在2021年税收和进出口总额双双跨过百亿后,发展进入了调整周期,虽然每年仍有增长,但总体增速有所放缓,发展蹒跚的堵点问题不可谓不难。

5月16日,市委书记陈吉宁来到位于开发区的同创普润(上海)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察看了半导体靶材超高纯金属材料产品。他叮嘱相关部门和属地园区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和政策举措宣介,在业务布局优化、产业生态构建以及增强供应链韧性、提高核心竞争力上给予企业更多支持,让企业更有信心、更加安心深耕创新发展。市委书记陈吉宁的深切关怀,为开发区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蓝图绘就,号角催征。今年以来,开发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抢抓时代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三化、三性”服务理念,聚焦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合成生物等产业领域大力引育,不断增强园区发展潜力,为奉贤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作出开发区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成立四大主导产业及开发区合成生物、化妆品、氢能源特色产业工作专班,整合产业链资源,推进特色产业图谱编制,着力布局优势“新赛道”。紧盯泰国蜜思婷、同创普润等重点在谈“新项目”,加大实施脱虚向实转化“新任务”,完成脱虚向实转化20家,其中重点企业6家。

以“四个一批”项目为引领,大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上半年完成全年进度53.3%,未来空间、晶澳等4个项目投产;凯莱英一期、天地采掘等5个项目竣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完成8家低效、无效企业关停,完成消化闲置厂房6.4万平方米、楼宇2.7万平方米,推动闲置资源高效利用。

深化走访工作机制,实现区内6000强企业走访全覆盖,制定“一企一策”应对方案,积极为企业搭建出海平台,全力稳住区域外贸基本盘。重点储备并跟进上市项目,完成27个技改项目,涉及投资4.22亿元。

实现上海首票综合保税区“国内维修货物直接出口”业务正式落地,推动奉贤综合保税区首家香水香氛生产企业璞菏和首家化妆品生产企业悦妆项目落地。完成上海金浦志诚基金专项收购“和黄药业”部分股权并获得首期分红款,实现兴合生、天图美丽领航等基金陆续落地。

跳出“开发区”谋发展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过去的十年间,开发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厚积成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置身“高质量元年”新征途,对标先进,是知不足,更是不知足、不驻足。开发区不仅要和过去比,还要对照现代化目标,和愿景中的现代化开发区比;不仅要和自己比,还要跳出一隅,和先进园区比。

张江高新区,地处一片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仅占上海8%的面积,贡献了全市80%的三大先导产业工业总产值,用30余年时间,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上的核心支点。

苏州工业园区,截至2024年底,园区谱写了3个“超万亿”神话:30年累计税收1.0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进出口1.54万亿美元。这个曾以农耕闻名的江南水乡,以跨国合作为起点的园区,正在定义中国园区的未来新高度。

杭州高新区,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DeepSeek震动全球……开年“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杭州涌动的活力震惊世界,也揭开了杭州高新区的一角,这个诞生“小龙”的创新强区之一,正以颠覆想象的创新密度,刷新世界的认知。

放眼全国,先进园区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对标一流找差距,在比学中奋进,在赶超中突破,方能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勾勒“三定”发展脉络

定位、定力、定形。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能看得见问题、抓得住症结、拿得出办法。经济基本盘的“稳”,离不开产业“底盘”的稳固支撑,要实现“全力把奉贤打造成为南上海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就必须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不断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而产业发展的新优势,需要浸润在优质的产业生态中去培育。由此,开发区提出“三定”发展脉络。

“定位”,定的是发展蓝图。正确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前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锚定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进行深度聚焦,明确1-3个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或细分领域。既要深耕现有存量,服务好现有企业,让“碗里的饭”(现有入驻企业)吃饱、吃好、留得住、能长大,又要敏锐布局未来增量,前瞻布局,持续为“锅”里添加优质的新食材(新项目、新产业),确保园区活力与竞争力不竭。“吃好碗里的是根基,盯紧锅里的是未来”,成功的园区招商,永远是在精心照料“碗中餐”的同时,目光如炬地搜寻着“锅里”下一道能提升整体档次水平的硬菜。

“定力”,定的是发展根基。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经历市场验证、技术迭代、管理优化、品牌塑造、人才积累、文化沉淀等漫长过程。培育企业要超越短期的GDP数字、热点风口或舆论噪声,始终锚定“培育健康、有活力、可持续的企业生态”这一长期目标,在困难时期提供必要的缓冲和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蓄力再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孕育出一批批根深叶茂、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坚实、最持久的基础。要让企业在风雨飘摇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风雨同舟的坚守,能为破局重生积蓄力量。

“定形”,定的是发展新颜。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塑造,更是经济生态的顶层设计和动态升级。产业形态、企业形态、建筑形态,硬件形象和数据形象共同构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骨架”和“活力血脉”。园区颜值已成为企业选址决策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是空间“第一印象”,更是区域治理水平、产业生态活力和未来成长潜力的直观投射,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和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实现“以城促产、以产兴城”。数据上的“形”对园区来说是更有意义的价值所在,它超越物理空间,是开发区创新策源的新引擎、人才汇聚的新高地、城市气质的新名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新颜”。

破立并举谋新篇

稳中求进、破立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实践中长期践行这一方法论。就当前而言,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就是奉贤正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对标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先进园区新实践、群众职工新期待,开发区必须以“破”清除沉疴积弊,以“立”重塑发展基因,方能闯出产业跃升新天地。

破什么?立什么?

破路径依赖,立精准坐标。“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其强调精准定位而非保守退缩。要立足奉贤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放眼全球产业链重构、全国创新网络和全市发展大局,锚定“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四大赛道,构筑不可替代的产业坐标。

破链条短板,立集群生态。聚焦核心、精准发力,全力破解产业链“散弱短”、新兴动能“只见苗头不见森林”的困局;系统绘制产业图谱,明晰空间布局与发展逻辑,全力推进同创普润研究院项目,通过“空间保障+招商服务+要素支持”一体发力,打造半导体靶材新材料创新产业园,前瞻培育未来产业“参天林”。

破动能断层,立融合格局。坚定推行“二三一”进阶路径,纵深推进“优二进三”战略:一手筑牢先进制造、高端制造“压舱石”,一手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贯通研发、设计、供应链等关键环节,构建“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生态,全力适配奉贤新城崛起与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

破是勇气,立是智慧,不破不立,立破并举,方能实现“再造一个开发区”。

实施“五高五新五推进”工程

运筹帷幄,决胜“元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实施“五高五新五推进”工程,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抓手,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落子,是推动市委书记陈吉宁对开发区殷殷嘱托落地生根的硬核支撑。

立足百亿新起点,开启高质量“元年”。

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时代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招商引资为牵引、以企业培育为支撑,持续深化“三化、三性”服务理念,深化招商服务一体化机制,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营商环境,力求在“经济提质、项目提速、服务提效、开放提能”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主阵地,坚决打好产业生态培育攻坚战。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城市更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及公共空间利用,以“四个一批”项目为核心,专班化解决各项堵点问题,以加快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推进园区道路基础建设,健全完善开发区“三大平台”建设,攻坚项目落地与空间保障,积蓄产业升级动能,促开发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出形象、出标杆。

布局高标准产业“新赛道”,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深耕计划”“伙伴计划”,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做好项目产业空间、产业招商服务、产业资金等基础保障,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厚积成势,加速产业聚集升级,努力构建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践行高水平服务“新理念”,推进优化园区服务品牌。坚持“三化、三性”服务理念和“四个第一时间”服务原则,针对性开展重点企业走访。加强产业接续、政策接力、空间接应能力,围绕园区企业需求分层分级分类支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智能工厂、地区总部企业的挖掘和培育,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增值服务最佳的企业友好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发区的服务品牌。

抢抓高起点开放“新机遇”,推进综保区功能拓展。积极推进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以联动创新区发展为契机,推动企业享受与国际接轨的更灵活的通关政策。协同推进综保区保税维修、跨境药品、协同发展、创新业务四大功能突破创新,为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放大“美谷美购·跨境购”品牌溢出效应,使其成为东方美谷“扬帆出海”的新名片。

立足高站位谋划“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不断完善“园区运营+产业投资”经营模式,持续优化“租金+股金+税金”多元业务收入结构。积极推进“基金+基地+产业”模式,推动与天堂硅谷等基金投资工作,抓紧落实返投落地,提高智造谷、创智源、汇智港、美谷美库、凤翔谷、亳州产业园等资产运营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放眼‘十五五’,我们更有信心、有能力,再造一个开发区,产值规模达到千亿级以上。”

美好的蓝图,必将在不懈奋斗中变为现实。

(阮程凯)

责任编辑:倪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