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运河 千年古镇 一川烟雨 万家灯火
摘要:浦南运河横贯奉贤东西,与南北向的金汇港共同构成“十字水街”的城市意象,既是历史文化的源流与脉络,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轴带。
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今年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
浦南运河横贯奉贤东西,与南北向的金汇港共同构成“十字水街”的城市意象,既是历史文化的源流与脉络,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轴带。奉贤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将浦南运河“一川烟雨”作为推进新城建设和区域发展的重大工程。奉贤区规划资源局闻令而动,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推进“一川烟雨”的规划建设,以激发运河两岸活力,使之成为奉贤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新引擎、新亮点,并助力实现“新江南呈现地、新产业集聚地、新青年集聚地”的发展愿景。
规划背景
立足新城建设和城乡融合两大要点,浦南运河两岸的研究、策划、设计和更新改造,将串联城镇功能,激发城市活力,实现未来运河两岸可持续性和高品质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奉贤新城高质量发展以及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
(一)推动新城建设
新城发力是上海“十四五”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奉贤新城作为“五个新城”之一,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将打造成为环杭州湾发展廊道上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独特生态禀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形成创新之城、公园之城、数字之城、消费之城、文化创意之都的“四城一都”基本框架。作为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发展的支撑点,奉贤新城将通过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有机修复,实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
“一川烟雨”是奉贤新城建设的重大机遇,也是新城发力的重要着力点和闪光点。从“十字水街”出发,“上海之鱼”、江南古镇、产业园区、生态廊道,将勾勒奉贤新城靓丽的轮廓,为奉贤新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持续动力。
(二)促进城乡融合
浦南运河是奉贤区东西向串联一城五镇的重要轴带,同时也是串联奉贤城镇和郊野地区的重要轴带,将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三块地”改革、打造“三园一总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沿线乡村振兴、园区转型、古镇复兴和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
规划概况
“一川烟雨”规划研究范围,西起龙泉港东至二泐港,长约38.7公里,途经1个主城区奉贤新城、3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庄行南桥塘、青村港、奉城老城厢)、5个镇(庄行镇、南桥镇、青村镇、奉城镇、四团镇)及其成片郊野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2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120公顷,拟建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沿线拟选址建设“五港十七渡”,着力将水生态岸线打通成为生活岸线、生产岸线。
规划目标
结合现有人文、自然景观元素,梳理现有水塘、河浜,增加生态湖面和湿地,有机串联江南古镇文化遗存,以“三园一总部、农艺公园”为抓手,通过“古镇复兴、乡村振兴、园区更新、环境整治”等方式,打造具有现代江南水乡特色,集水岸经济、水岸文化、水上交通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上数字经济带。
同时,通过河道岸线贯通提升、集中水域建设、滨水空间打造等措施,构建生态岸线,改善环境品质,挖掘水文化,以良好的环境带动城区品质的提升和改造,从而吸引高素质人口,提升区域品位和投资环境,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形成“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的新江南水乡景致,在“五个新城”建设中,成为构建水岸经济活力区、古镇新城新典范。
(一)激发运河活力
沿岸各镇围绕水上数字经济带,结合趋势分析和镇域特色形成分镇定位。以拟建“五港十七渡”为重要载体,以数字经济赋能一二三产,提升产业能级,带动周边联动发展。通过数字经济 +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方式激发浦南运河两岸活力。各节点强调与周边区域的有机融合,强调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结合周边不同主题整体谋划,有机串联新城、古镇、园区、郊野各个节点,形成各具特色又相对统一的景观风光。开设水上“观光巴士”,开辟运河·古镇·新城“一川烟雨”水上游览线路,进一步融合水上生活场景,打造极具海派风格的水上休闲生活新风尚,尽览奉贤版“一江一河”别样景致。
(二)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串联奉贤城镇和郊野地区的重要轴带,浦南运河沿岸既有集建区内高楼林立的城镇风光,又有郊野地区的乡村田园风光,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乡村兴则国家兴。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一川烟雨”的郊野地区,将结合乡村振兴,打造形成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并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将充分保护乡村“水、路为骨,田、林为肌,农宅互嵌”的空间形态,以田、水、林、路、宅为基本要素,以河流、田园、村居为主要景观特色,展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
“一川烟雨”项目将基于对浦南运河两岸现状梳理,对既有厂房进行评估,通过拆除、保留再利用、更新为公共设施等方式,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引进高质量、高能级产业入驻,也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规划实施
目前,已初步完成“一川烟雨”整体概念规划设计,并联合同济大学、团市委开展了整体和各节点的建筑方案设计,借助多方力量,提升设计品质,扩大项目影响力。由同济团队李翔宁、张斌总牵头,召集国内外13个设计师团队共同开展;与团市委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三届“美丽乡村”上海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共组织来自市重点设计单位、高校的21支青年设计师团队参与点位设计。下一步将根据建筑设计,推进法定规划修编落地,并由水务、交通、绿化等部门开展相关专项工作。
同时,沿线各镇正在开展22个码头点位的现状排摸,制定实施时间节点计划,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加速项目落地,让美好蓝图早日成为壮丽现实!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