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王龙袍到百姓餐桌:柘果熟了,乡村活了
摘要:柘树,素有‘帝王之木’的美誉。其木心可提取天然黄色染料,古代帝王龙袍的那一抹金黄,正源自于此。
中国发展网讯 秋意渐浓,在奉贤区柘林镇华亭村,一种外表酷似荔枝的红色果实压弯了枝头,引得游人驻足观望。“这些是荔枝吗?能吃吗?”面对疑问,村里的老人会笑着告诉你:这可是大有来头的柘树的果实,咱们“柘林镇”的名字,就是从它这儿来的。
柘树,素有‘帝王之木’的美誉。其木心可提取天然黄色染料,古代帝王龙袍的那一抹金黄,正源自于此。唐朝时,龙袍甚至直接被称为“柘袍”。不仅如此,柘木质地坚硬细腻,是制作弓箭和家具的上佳材料,《礼记》中便有“弓人取材,以柘为上”的记载,其珍贵性与檀木并列,素有“南檀北柘”之说。
然而,这段辉煌的历史曾一度被掩埋。73岁的华亭村村民盛四明回忆道:“我们小时候,柘树还比较多,木质硬,孩子们常拿它做玩具菱角,抽打起来不易坏。果子也好吃,味道像柿子。”但因其生长慢、枝干尖刺多,不便当作柴火,柘树曾被大量砍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慢慢地,就很少见到了。”盛四明的话语里带着一丝惋惜。
为了留住这份独特的乡愁和历史记忆,2017年,华亭村决心从外地引种柘树。如今,村里已有28棵大树,周边自然繁衍出近百棵小树苗,昔年“柘树成林”的景象正慢慢回归。
“引进柘树,既是为了铭记历史、留住根脉,也是看重它坚韧不拔的品格象征。”华亭村党总支书记金晓燕介绍道。今年的柘果提前一个月迎来丰收,成熟的果子红得诱人。记者了解到,柘果无硬壳,洗净可鲜食,口感软糯微甜,果肉内含如百香果般的细籽。据了解,除了味美,柘果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不仅可以鲜食,还可制成果酱、蜜饯、糕点等美食,其果实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古老的树种正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华亭村近年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民宿,如今正围绕这一极具当地文化意义的柘树文化,探索开发“柘树下”系列特色产品:柘果干、柘果茶、用柘木制作的文创鼓棒等。“希望在未来,我们的柘树能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焕发新的生机。”金晓燕说。(傅潇瑶、王忆扬 王晓敏)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