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 点击搜索
首页 奉贤新闻 正文

奉贤“五老”用爱浇灌下一代成长之路

2025-10-17 16:51 中国发展网

摘要:奉贤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通过“铸魂树苗”“关爱护苗”“赋能助苗”“织网培苗”四大工程,构建起全方位的关爱网络。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引导激励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其中,奉贤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奉贤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季伯明,奉贤区“夕阳红”讲师团荣誉副团长,奉贤中学原校长、党支部副书记施楞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奉贤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通过“铸魂树苗”“关爱护苗”“赋能助苗”“织网培苗”四大工程,构建起全方位的关爱网络。他们的故事,是奉贤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生动写照,也为我们展现了“五老”精神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向这些“五老”志愿者们致敬,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来,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不久,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退休教师84岁高龄的蔡锡豪正在宣讲《伟大的抗日战争》。他头发花白,但腰杆挺直、声如洪钟,“我愿与关心下一代事业同心,与青少年同行。”在上海奉贤这片红色热土上,像蔡锡豪一样,五千多名“五老”如灯塔闪耀,以智慧与热忱,护航万千“幼苗”向阳生长。

近年来,奉贤区关工委依托“五老”队伍,以体系为“经”,以制度为“纬”,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全域覆盖”的关爱网络。通过“铸魂树苗”“关爱护苗”“赋能助苗”“织网培苗”四大工程,持续擦亮“乐龄育才”工作品牌,织就青少年触手可及的成长服务网络,一幅幅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温暖画卷徐徐展开……

铸魂树苗,为青少年厚植精神沃土

“李主一,是奉贤历史上首个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员。1927年筹建曙光中学。”前不久,瞿建国在曙光中学讲述中共奉贤第一个县委的奋斗故事——《信仰的力量》。作为退休新闻工作者,瞿建国如今是“夕阳红”讲师团的一员,他用家乡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勾勒出革命先烈光辉形象。“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先辈浴血奋战,我们也当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宣讲结束,掌声经久不息。

和瞿建国一样,百余名讲师活跃在古华大地上,区关工委组建的“夕阳红”讲师团成立于2006年,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成员平均年龄68岁。19年来,讲师团每年制定宣讲课题,通过点单和派单相结合,讲师们进校区、进企业、进村居,围绕国家发展大势和奉贤建设全局,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故事润物无声地送入青少年心田。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师团线上线下共宣讲5200余场次,吸引约200万人次聆听。区关工委还推进“从石库门再出发”“曙光精神代代传”等活动,各基层关工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

军休干部高文山在《让空军的历史告诉未来》等专题讲座中提到“以无人作战为代表的新质战斗力加速生成”,在孩子心中播下航空梦种子。作为“夕阳红”讲师团的特聘讲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商会关工委主任潘诗良讲述“国产大型客机C919上有上海朋泰机械的贡献,企业致力实现机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讲师们纷纷表示:“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希望我们的讲述能激励孩子们,怀揣梦想,展翅高飞。”

“铸魂树苗”的过程,是“五老”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精神孕育精神的传承。他们是精神沃土的“播种者”,用理论宣讲化作滋养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养料,浇灌下一代成长之路。

关爱护苗,为困境孩子撑起一片天

2024年大学毕业后,王玲玲(化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当听到潘爷爷去世的消息,王玲玲红了眼眶,“是潘爷爷点亮了我的未来。”15年前,家境贫寒的低保户女孩王玲玲,收到潘晋尧第一笔助学金。往后,每年几千元资助,如同寒冬里的炭火,陪伴她直至大学毕业。“我立志好好读书,长大像潘爷爷一样,传递温暖。”曾获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的潘晋尧,一生生活简朴,却始终慷慨助人。他的善举,正是“关爱护苗”的缩影。他们是困难儿童的“守护者”,守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赋予他们向阳而生的力量。多年来,区关工委聚焦困境儿童,通过助学帮困、“自强贤少年”夏令营等活动,为孩子们驱散成长阴霾,点亮一盏盏希望之灯。

2022年11月初,台州商会关工委接到区检察院“未小贤”未检工作室的电话,需要安置帮教一位未成年青少年。原来,单亲家庭出身的小吴,因长期缺乏管教,未成年便辍学,甚至因抢夺手机而误入歧途。台州商会工会主席,全季酒店董事长、关工委主任潘祖辉主动请缨,带领员工为小吴添置生活用品,安置他的吃住问题,耐心带教帮助他融入社会。大家鼓励他“只要肯吃苦,行行出状元”。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历练半年,小吴离开时满是不舍:“感谢你们,让我获得了重生。”每年春节,“关爱帮教组”走进市未成年人管教所,一坚持就是十余年,为大墙内的奉贤孩子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引导迷途少年走上人生正轨。

“五老”们还不忘关怀特殊儿童。2025年“六一”前夕,区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在奉贤区惠敏学校为全区“星星的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特殊又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五老”志愿者们牵着特殊儿童的手,助力他们打破参与体育运动、融入社会的壁垒,“星愿便利店”行动也正式开启,“去一趟海洋公园”“想要一辆自行车”……首批13个特殊儿童的梦想在“五老”的认领帮助下实现。“五老”们更把爱送到千里之外。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奉贤区驻巴马银雁党支部书记李伯才在走访广西巴马坡月村小学时,了解到该校运动器材老旧,课外读物较少等,与区关工委联系沟通,为坡月村小学捐赠了体育角、读书角。如今,那里成了孩子们课余时光最喜欢的天地。

赋能助苗,为地区发展注入银发力量

2023年5月27日,安徽省霍邱中学操场上,特殊的团聚正在上演:留守儿童们或是抱着父母泣不成声,或是攥着亲人的手不愿松开。一位在奉务工多年的爸爸对着儿子哽咽道:“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办法把你带在身边,爸爸感到很愧疚。虽然这两年想着要弥补,却发现你心里的事情更愿和老师、同学分享。偶尔谈起学习,又经不住指责你做的还不够好。爸爸想跟你说声对不起,爸爸其实很爱你。”许久未见的父母、孩子,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很多心里话。这场“‘企’航向未来——关爱留守儿童手拉手”公益活动,由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季伯明发起,把在奉贤务工的父母送回家乡。季伯明说,跨越千里的团圆,圆了孩子的“盼亲梦”,也让在奉打拼的家长感受到城市温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人文关怀。

区关工委还协同区工商联,开展“百企助百苗”活动,由100家民营企业连续三年资助100名优秀困境青少年,资助总额近百万元,诠释企业社会责任。

赋能助苗,是“五老”将自身经验转化为区域发展养分的过程。他们是区域发展的“智囊团”,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银发“智囊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织网培苗,为成长护航构建全域屏障

退休教师施楞老师通过个人博客与青少年交流互动,在云端引领青少年成长,已发表了900多篇博文,每篇阅读量近万次。“我们要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在“乐龄贤城・E行动”中,区关工委组建“离退休干部网络市民巡访团”,构建“互联网+关心下一代”工作模式,巡访团开展重点网站巡查监督,并在新媒体平台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构筑青少年网络保护屏障。

这样的精细化队伍,还有许多。针对奉贤区新兴领域组织密集、经济活力强的特点,区关工委创新组建商会关工委网络,自2022年首批11家商会关工委成立以来,全区已实现商会关工委全覆盖,有近百家企业建立关工委组织,并向商会派驻了33位经验丰富、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担任党建(关建)指导员,在青年职工培养、职工子女关怀等领域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区关工委专门成立乐龄关爱组、乐龄调研组、乐龄助企组、乐龄兴农组、乐龄治家组、乐龄乐治组六大工作组,每组由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牵头,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实现教育、帮困、就业等领域全覆盖。

阵地建设是织密关爱网络的重要支撑。区关工委成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地,如结合奉贤产业特色,与区市场监管局共同建立一批食品药品科普基地,为青少年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教育平台。同时,打造“黍苗家园”教育实践基地、党建带关建示范点等阵地,与高校、商会探索成立“区校会”关工委共同体,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层级的关工合作体系。这些“关爱驿站”,构建起青少年触手可及的成长服务网络。

老骥伏枥,壮志犹存。如今,“五老”志愿者们依托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阵地网络,将对青少年的关爱传递到每个角落,渗透到成长的每个维度。细密的关爱之网,托举起全区万千青少年的成长梦想,在贤城大地上谱写出一曲“薪火代代相传,护航幼苗成长”的动人乐章。

责任编辑:倪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