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在奉举行,共话“新江南图景”最江南乡村
摘要:3月31日下午,上海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在奉贤吴房举行,八方来客共赴春天的约会,共同探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新江南图景”、最江南乡村。
中国发展网讯 十里桃花映春光,奉贤吴房笑迎客。3月31日下午,上海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就在这灼灼花海间举行,八方来客共赴春天的约会,共同探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新江南图景”、最江南乡村。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孙雷为“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上海入选案例授牌,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介绍上海江南乡村文化研究项目情况,奉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义海介绍奉贤区推进江南乡村文化建设情况。
任小文表示,乡村是江南文化的土壤,承载着江南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影响着上海这座城市文化未来发展的走向。推动江南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向纵深发展,就要立足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聚焦江南乡村这一源头,进一步挖掘与开发乡村文化价值,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力量,切实推动江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发展。今天,上海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在奉贤举办,旨在在吴房村这一“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合作探讨文化创新和乡村发展,进一步激发上海乡村江南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向义海表示,奉贤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和现实维度中,不断跨界融合、动静交融,孕育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在这座城市形成、发展和激荡。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乡村意象,也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现代简约和时尚潮流。可以说,通过江南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奉贤有了新江南的城市意象,新江南的空间布局,新江南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新江南的格调、肌理和元素,打响了“到奉贤,遇见新江南”的城市IP,正朝着“都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都市”迈进。奉贤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多为奉贤江南乡村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江南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围绕“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不少专家也作了主旨发言。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孙雷提到,弘扬乡村文化,就要立足乡村振兴,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增添乡村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与丰富村民的生活结合起来,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人;坚持守正创新,培养与用好乡村文化骨干人才,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认为,江南地区,历来集聚着丰富的经济、文化、人才资源。上海作为江南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有着天然的江南资源。未来,要围绕“城市反哺乡村”的理念,推广吴房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持续在现代与传统、时尚与艺术上下功夫,打造越来越多的“新江南”新样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学良围绕“江南文化活化的五大路径”建议,打造乡村振兴“最江南”的文化传承,就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场景化展示、产业化发展、市场化配置、路径化探索,实现江南文化的活化,“用市场的力量,发挥文化活力,推进乡村振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教授李亚娟聚焦“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提到,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要充分释放和彰显乡村文化蕴含的价值;要注重描绘乡愁,让能记得住乡愁的江南文化成为衡量长三角乡村振兴的“文化尺标”;要善用“文化治理”,凝聚推进长三角乡村振兴的“文化共识”。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奉贤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协办。论坛上,入选“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上海案例的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作交流发言。(孙燕 陈嘉)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