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会种地”到农机“慧种田”
——科技赋能农业,奉贤首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上岗”助力早稻收割
摘要:眼下正值国庆稻早稻收割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在稻穗中来回穿梭,不同的是,收割机里并没有驾驶员,上海奉贤首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
张子悦/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蔡倩雯 张子悦 记者鲍筱兰 眼下正值国庆稻早稻收割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在稻穗中来回穿梭,不同的是,收割机里并没有驾驶员,上海奉贤首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
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庄行镇的早稻田里轰轰作响,早稻在此开镰收割。现场,只闻机械响,少见人奔忙。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缓缓穿行田间,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上海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顾永豪介绍:“收割路径提前踩点,电脑会自动生成规划,非常精准,更加省时省力省油。驾驶人员使用平板操控,我们也可以打开手机APP,直接操作。”
从人为驾驶到无人农机,不仅技术上需要过渡,农机手的心理上也需要过渡,因此合作社的无人农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辅助档,农机手可以站在上面,以备应急需要,另一种则是无人档,通过手机来制动、放料等。从机械传动转变为电子传动,合作社里的老驾驶员们却并不觉得很难,在合作社种植部主管金伟荣看来,只要会操作手机就能操控无人农机。“一方面减轻农机手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吸引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业。无人农机所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小,我们躲在树林下面,不用日晒雨淋了。”但金伟荣也并不主张就此淘汰掉旧农机,因为在刚作业的时候还是需要人为驾驶去调整,以避免水稻和农作物的浪费,一切准备就绪后,再使用无人农机就方便多了。
事实上,在农业里“三个农民200岁”这个话题一直经久不衰,也是眼下农业行业的“窘境”。由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缺乏年轻力量的加入,常常陷入没有合适人员接力的境地,而无人驾驶收割机的“上岗”为传统农业打开了一道新大门。
“无人农机比人工收割省力得多。”顾永豪所在合作社去年就试图把原来的收割机改造为无人驾驶收割机,但始终觉得效果不那么好,因而今年采购了一台全新的无人收割机,在水稻收割试验中发现,原来需要工作人员从早8点到晚8点辛苦劳作一天的成果,现在两三个人在树荫下通过操作手机就能让无人农机完成这些工作量。“而且水稻收割最大的压力就是环境比较恶劣,收割稻草时,粉尘非常大,现在全部切换成无人化,大家会更加舒适,基本不会有粉尘的情况出现。”顾永豪介绍道。
近年来,庄行镇坚持将农机装备智能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从农民“会种地”到农机“慧种田”的转变。从“泥腿子”到新型职业农民、从机械化到智能化,让科技赋能农业,为传统农业增添活力。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