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江南的窗,看到世界的模样 五大平行论坛诠释“江南文化”
摘要:10月19日,近30位沪上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江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互动发展”“江南人文经济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江南文化中的家教家风传承”“创新弘扬孝贤文化赋能发展老龄事业”等五大平行论坛,畅谈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绘出新城建设的精彩画卷。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19日,近30位沪上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江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互动发展”“江南人文经济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江南文化中的家教家风传承”“创新弘扬孝贤文化赋能发展老龄事业”等五大平行论坛,畅谈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绘出新城建设的精彩画卷。
江南文化创新推动城乡发展
人间处,最是忆江南。江南文化深厚的核,源源不断地为奉贤供给养分,让这座勇于追赶潮流、永远青春蓬勃的城市,始终焕发出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区委副书记唐晓腾出席“江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互动发展”平行论坛。
秀美乡村孕育烟雨江南,城市建设反哺乡村文化。立足于城市与农村的蝶变发展,专家学者感悟颇多。围绕“江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互动发展”这一主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指出,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源头,要重新认识江南文化的柔韧性、互动性,不断寻找文化互动张力,切实保留江南文化在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中的现代性和根性。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以评弹这一江南文化的代表性曲种为出发点,讲述了评弹与江南文化的互相成就,以及在乡村地区的广泛传播,造就了江南地区相似的文化底蕴。
在“江南人文经济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庄若江认为,海派文化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多种优秀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吸纳扬弃、形成了自身特色,很好兼顾了社会的重利性、大众性和世俗性,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区文联主席陆建国谈到,“贤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体现,应当从文化赋能到以文兴城,传承推动“贤文化”,提振文化自信,探索建立“一盘棋”的大格局、大视野。
围绕“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表示,未来城市注定会成为科技竞争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引擎,而发源于江南文化的上海文化将在社会变革中成为源头和先导。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提出,推动江南文化载体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不仅要对传统载体推陈出新,也可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体验,同时还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注重人才培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葛永海认为,江南诗路文化具有极富吸引力的精神磁场,应当与当代文旅产业相结合,一起走出具有时代特征江南特色的发展之路。
江南文化滋养孕育贤韵家风
奉贤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贤文化”“家文化”已然成为奉贤人民精神谱系的重要核心。作为长三角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贤文化”“家文化”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在“江南文化中的家教家风传承”平行论坛中,唐晓腾表示,奉贤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集聚地、传承地,也是家文化的核心承载地、示范地。要守正创新,讲好家的故事,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营造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的浓厚氛围,会同长三角专家一起加大对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把富有传统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家文化共同塑造起来、弘扬开来,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创新实践多姿多彩的家文化,丰盈贤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新时代内涵。
关于“家风家教”这一主题,在场的专家都各抒己见。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王大龙认为,不仅自身要争做良父贤母,还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习惯才能成就人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缪建东指出,美好生活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动力所在。
在“创新弘扬孝贤文化赋能发展老龄事业”平行论坛上,市卫健委副主任陆韬宏在致辞中指出,老年群体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让老年人享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唐晓腾在致辞中指出,奉贤坚持构建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格局,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健康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进一步促进,老年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构建,要用孝贤文化为老龄事业厚植文化根基、注入核心内涵、引领优质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认为要提前规划、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建设队伍、激发活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陆婷婷 方皑冰 何琦 沈群 王艺颖)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