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上演“无废细胞”养成记
摘要:源源不断的生活垃圾被“钢铁巨爪”扔进焚烧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组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这是记者近日在上海市奉贤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中心看到的工作场景,这是该区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鲍筱兰、邱爱荃
源源不断的生活垃圾被“钢铁巨爪”扔进焚烧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组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这是记者近日在上海市奉贤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中心看到的工作场景,这是该区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
垃圾分类垃圾不再
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却是一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事。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到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好这两个“末端”环节就意味着把大量垃圾原地“消化”,最终变废为宝。
前不久,奉贤区金海街道邀请环保专家为金水苑社区的居民们讲解了“变废为宝”的内涵与意义,如废旧塑料瓶扎几个孔就变成了简易浇花器、旧衣物裁剪成拖把、旧毛线改造成宠物窝等。金海街道的“小小志愿者”们身披绿马甲,主动给居民发放宣传页,号召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据介绍,金海街道积极推进全区首家低碳社区创建工作,目前金水苑社区“多彩金水”旧房修缮、齐贤排河与陈家港两侧护岸综合整治、电动充电桩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多项工程均在有序推进中;举办“百姓集市”、多彩金水“缘”废旧布贴画、“蔷薇花墙”“地球一小时”“低碳生活从我家做起”等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低碳家庭档案,让低碳理念深入民心。
昔为废物今成宝物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依托回收泡沫塑料开展各类型的环保线条生产,通过先进的塑料再生技术、再生塑料制品开发技术,实现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形成经济循环。压缩后的塑料运回工厂加工造粒,企业每年回收废泡沫塑料近15万吨,累计减碳达250万吨;再生塑料粒子纯度接近全新料,性能可达新料的90%。这些再生塑料粒子可制成仿木料、仿石材、仿金属等艺术装饰线材,应用于画框、相框、镜框等家居时尚消费品领域和墙板、踢脚线、顶角线等装饰建材领域,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报废机动车、电子废物、危险废物、普通废弃物……只要一个电话,位于奉贤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鑫广再生资源公司便可提供一站式回收、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服务。该公司在报废机动车深加工增值及零部件再制造领域不断深耕,持续提升报废机动车资源化能级,推动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行业不断发展。而且,鑫广再生资源公司还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建有约3100平方米的环保科普馆,通过科普视频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无废城市”理念、倡导绿色环保行动。
此外,奉贤区还创新提出企业“无废能级”概念,探索典型行业企业的“无废能级”评价体系,推动高产废行业企业的固废减量与循环利用。
“无废细胞”无处不在
上海市奉贤区各社区引导居民通过购买包装精简的商品、使用可生物降解或可回收的产品、采用绿色环保低碳原料家装、减少食物浪费等方式,实现废物的减量化;通过提高资源回收处理效率,打通社区回收“最后一公里”,“无废社区”呼之欲出。
奉贤泡泡公园内“梦想花舍”的户外T台是由纤塑新材料复合地板搭建而成,使用了废旧塑料580公斤、废旧衣服1160公斤,减少了约6182.4千克碳排放。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悦华大酒店,第一时间组建“无废酒店”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到责任到人、目标细化、工作量化,充分发挥星级酒店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无废酒店”样板间。
上海奉贤大润发商场创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小组,由客服经理担任组长、生鲜经理担任副组长,严格管理办公、仓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全力打造“无废商场”。
南桥集贸市场给每个摊位和门面配备了干、湿垃圾分类桶,由保洁员和管理员每天3次统一将经营户的垃圾收集至垃圾分类站,再由垃圾分类运输车分类清运;严格落实限塑禁塑要求,引导经营户和顾客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无废菜场”初见雏形。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苏宁物流,推出零胶纸箱,表面刚度高、不容易开裂,轻便易用、可循环使用5次以上,成品单次使用价格比普通纸箱低15%以上。
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的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将兔粪兔尿通过自动输送带直接输送到发酵罐,再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兔粪还田种水稻,水稻秸秆加工喂兔,水稻收割后种植绿草,绿草第一二茬喂兔,最后一茬连同兔粪一起肥田种水稻,形成种植、养殖无废循环。
上海市奉贤区弘文学校在文化艺术节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征文、绘画、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假日小队”参加“无废”、环保相关主题活动,构建“无废校园”。
奉贤无处不在的“无废细胞”,正在穿越人海、回归家庭、汇入社会,传播“无废”理念,建设“无废城市”,厚植山青水绿天蓝的生态底色。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