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农业农村委:以产业兴旺为支点,以生态宜居为杠杆,以治理有效为动力,撬动乡村振兴示范村蓬勃发展
摘要:奉贤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目前已成功创建1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中国发展网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奉贤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目前已成功创建1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奉贤区农业农村委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发展的评估调查工作,在关注度较高的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中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在满意度较高的乡村治理工作上精益求精,让示范村建设工作向农业所需、农民所盼的方向发展,用心用力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构建多元化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示范村发展后劲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不单只是完成创建,还需要发挥后续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时投入多、创建后产出低”“农民增收后劲弱、渠道少,产业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是我们在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亟待解决。为此,奉贤区农业农村委把乡村产业作为示范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结合示范村地域基础与优势,明晰产业发展定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现代农业,如在经济作物方面,擦亮“奉贤黄桃”“庄行蜜梨”两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力实施土壤改良,推动老果园改造,建设排水沟渠、节水灌溉系统及保鲜冷库,推广应用自走履带式喷雾机、乘坐式履带搬运机及采摘升降机等设备。据测算,目前每亩果园可降低劳动力成本约1600元。又如在种养循环方面,位于新叶村的上海群超合作社,作为奉贤区生态循环农业的龙头代表之一,拥有15000平方米兔场养殖区和近500亩水稻种植区,以兔子、羊、鱼、水稻、黑麦草等为种养对象,形成“养兔/羊-种水稻-种草-养兔/羊”的生态种养模式,显现出较好的闭环效应,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乡村新产业,利用示范村建设契机,紧抓宅基地改革,盘活产业发展空间。如渔沥村引入英科企业总部、小雅鹿鸣超五星级酒店等高端商务服务项目;吴房村、李窑村致力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精品民宿。目前,调查显示,乡村振兴示范村内村民家庭年收入6-10万元区间占比29.66%,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35.27%。
持续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擦亮乡村底色、扮靓乡村颜值,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生态宜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据调研分析,在示范村建设的初期,大量资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但在建成后运维阶段,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三保”(保洁、保绿、保序)经费支出规模显著提高,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与长效运维,资金难题成为“拦路虎”。为此,区农业农村委制定出台了《奉贤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实施方案》,创新推广农村人居环境责任区制度,由各村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机制,结合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自己事、自己办”的自觉性、爱护家园的责任心。同时,还在全市首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工代赈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目前,共107个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改善村域内的人居环境。
奉贤区农业农村委还着力于示范村农宅风貌优化提升工作,结合宅基地流转,开展主干道沿线农宅风貌提升、“小三园”等重点项目,提升示范村农宅风貌。吴房村、沈陆村、新强村、南胜村、新叶村、存古村“小三园”建设覆盖率达100%,新叶村基本实现农宅风貌提升全覆盖。吴房村“桃园吴房十景图”、新叶村与杨王村的平移集中居住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农宅风貌。
继续做优做强农村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和美水平,走好基层善治之路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调研过程中,村民们对所在示范村的治理能力提升的成效满意度较高。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五治融合”,全力打响“贤城贤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实施“堡垒、头雁、细胞”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带头人能力、党员队伍素质。擦亮“超五星”品牌,打造最优生态、最佳空间、最具活力、最暖表情等“最”系列奉贤治理经典案例。均衡和美创建水平,以“和美一带一”模式提升后进创建动力,统筹安排创建模式相仿的先进村居与后进村居结对帮带,将后进村居创建水平与先进村居“超五星”村组评比挂钩,发挥“头雁”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将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直面乡村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拿出真实管用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加快推进奉贤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秋弟)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