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引凤来,奉贤区政协委员助推区域人才“引育留”
摘要:近两年奉贤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近14000名,人才“第一资源”正在逐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背后,也得益于政协提案的助推。在奉贤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区政协委员江敏超提交了《关于奉贤区新城人才引进方面的建议》。
中国发展网讯 陆婷婷、郭俊、徐胜强 记者鲍筱兰报道 “这个人才公寓的装修风格很年轻化,各项硬件设置也比较齐全,比我之前租的房子好多了。”日前,在奉贤区南桥镇,一栋22层高的人才公寓正式启用,交大毕业的小孙在看过样板房后,当即决定租住“一室户”的房间,方便自己更好在奉创业。
近两年奉贤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近14000名,人才“第一资源”正在逐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背后,也得益于政协提案的助推。在奉贤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奉贤区政协委员江敏超提交了《关于奉贤区新城人才引进方面的建议》。如今,提案中的一条条建议正在落地落实,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
江敏超委员(灰色外套)在企业调研。
源于“灵光乍现”
“一位名校高才生因为思念家乡,放弃上海高薪工作选择回去……”一个午后,江敏超正在家中收看电视,一则新闻引起了她的关注。
彼时,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开始发力,作为上海“南大门”的奉贤新城正在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招贤令”。而这则新闻如同火光一般,瞬间点亮了江敏超对于“人才引进”的思考。“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抢’人才。要怎么做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奉贤、留在奉贤,是我作为政协委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江敏超说。
不调研,不提提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她总是趁着政协活动以及闲暇时间,开展“见缝插针”式的调研。
在主题是“产业发展”的调研会上,江敏超向东方美谷公司了解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困境;在主题是“大学生就业”的调研会上,江敏超又向海湾镇了解他们在人才培育上的有力举措……同时,她下沉一线,深入企业、高校,与高端人才、应届毕业生面对面交流,走访区委组织部、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后,进一步掌握奉贤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
“走访一圈之后,我也发现城市发展不能过度依赖人才引进,更要培育一批土生土长的人才。”经过一次次政协专题调研和相关会议后,江敏超不断对自己的提案进行修改完善,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又针对“人才培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反复揣摩其中的一句一词,只为了让自己的提案更扎实精准,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当提案立案交办后,相关建议很快就得到了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成于用心用情办理
提案既要“提”得好,更要“办”得好。而办理提案也不是简单的“我交你办”“我办你看”的单向过程,而是一次深入协商、凝聚共识的双向过程。
提案办理期间,主办单位区委人才办第一时间认真解读提案内容,组织开展协商前系列调研,严格按照“先沟通后办理”“先沟通后答复”的要求,通过电话、面谈等多种方式,认真听取政协委员对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区发展改革委等会办单位也与委员就具体内容进行多次沟通,为进一步推进提案办理结果落地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现场答复的过程中,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就提案内容进行逐条答复。相关负责人表示,奉贤将持续深化相关人才工作,深耕“储备人才”项目,以“人才+项目”为抓手,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我们要确保真正把提案的办理变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做到用心吸收转化,以高水平的提案办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案凝聚着委员的智慧心血,承载着社会各界的真切期盼。近年来,不少提案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搭建人才集聚和创新载体、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建言。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主动作为下,推出了一系列切实举措,持续优化对人才的精准服务,更好地引才、聚才。如,聚焦人才反映最集中的安居需求,制定出台《奉贤区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意见》以及人才购房优惠、租房补贴、安居物业免租、“贤来客栈”等政策;针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培育等问题,积极对接国家级、市级科技资源,聚焦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科技项目,不断提升人才素质。
抓住人才就是抓住发展,只有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才能为奉贤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未来,奉贤区政协将聚焦区委人才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以提案办理协商为引领,助力人才“引育留”协同发力,为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