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文化学者齐聚青溪畔,共话江南水乡古镇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摘要:12月12日,江南水乡古镇文化与经济发展——“江南文化讲堂”奉贤季第三讲活动在奉贤区青村镇举办。
中国发展网讯 陆思婕 记者鲍筱兰报道 12月12日,江南水乡古镇文化与经济发展——“江南文化讲堂”奉贤季第三讲活动在奉贤区青村镇举办,邀请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胡晓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教授李亚娟,文旅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新艺联副主席、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围绕江南古镇文化,共同探讨古镇文化如何融入经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中共奉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将,市社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委党校、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博物馆及青村镇党委、人大、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中共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委员会承办。各街镇、海湾旅游区,海国文化宣传部门负责人及市民代表近百人在现场参加活动。
在活动主旨交流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胡晓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教授李亚娟,文旅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新艺联副主席、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分别作《水乡在何处》《水乡新韵:人文经济视角下的江南水乡经济的现代化转型与文化传承》《关于文化品牌建设方法论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
胡晓明从水乡的政治军事史、经济生活史、艺术文化史方面讲解了水乡的由来以及江南水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水乡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地理概念到文化经济符号,文化的力量始终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经济力量、社会力量之中。
李亚娟分享了古镇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和面临的困境。她指出,古镇的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为古镇旅游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她认为,要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江南文化赋能水乡新城,人文经济激发新动力。
符湘林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观众对于文化与经济发展有了更新的认知。他指出,对于有一定文化底蕴和开发历史的古镇而言,要想避免让游客陷入审美疲劳,除了找准自身特色,还要结合已有文化属性不断推陈出新,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要厚植江南水乡古镇乡村的文化记忆,打造好具有标识度的文化品牌,才能在传承创新中进一步激活江南文化。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立足江南水乡古镇,深入探讨了古镇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与发展,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创新,从文化保护到经济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做好“文旅+”文章,盘活古镇资源资本、挖掘特点特色,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文旅商融合发展中。
在互动提问环节,嘉宾就观众提出的“古镇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等问题作了精彩生动的回答。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