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航之智”革新突围!“振奋精神 向新图强”系列评论文章读后感
摘要:时代命题已至,今日之奉贤,需要领导干部既做运筹帷幄的执棋者,更当躬身入局的燃灯者,以“头雁之姿”破浪领航,让思想“破冰”,让能力“破茧”,用行动“破题”。
中国发展网讯 贤城新局呼唤担当,时代答卷需以领航之智书写。奉贤区融媒体中心各平台近期刊登了“振奋精神、向新图强”系列评论文章,剖析当前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全区上下引起热烈反响,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时代命题已至,今日之奉贤,需要领导干部既做运筹帷幄的执棋者,更当躬身入局的燃灯者,以“头雁之姿”破浪领航,让思想“破冰”,让能力“破茧”,用行动“破题”。在深入学习“振奋精神、向新图强”系列评论文章后,奉贤领导干部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奋进力量?让我们一同倾听他们的破题之策与奋进之声。
破题发力启新程
青村镇党委书记 刘伟
近年来,青村镇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步伐坚实、敢于争先,但思想藩篱、作风顽疾、认知局限仍是发展的关键制约。如何在新阶段实现更大突破?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奋发姿态?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美好生活需求?这些问题始终是我思考的重点。而破题之首要想清楚,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到底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是能力问题还是作风问题?是方法技巧还是态度精神?系列评论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就是我们反思现状、破题突围的镜子,也是指引未来发展的精准指南。
要力戒“鼯鼠之技”,打破“均线”标准。什么都会一点,就是什么都不精;事事都还好,就是事事都不行;长板不够长,就处处是短板。只有跳出“就事论事”的均线局限,才能找到精准的定位和真正的突破口。我们结合工作标准、自身短板和群众需求,制定“三张清单”,逐一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方向清晰、路径明确。盯牢本质目标和终极标准,对标先进地区,查找差距、调整思路,比学赶超、勇于创新,快速打破“均线”思维,不设及格线、缩短冲刺线、拔高终点线,推动各项工作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要倚靠“宥坐之器”,破除“自满”局限。满则倒,空则斜。自我评价下的自我满足,罔视评价下的自我迷失,是突破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建立更精确的评价体系,在更广泛的空间、更严苛的标准、更立体的尺度下让结果亮相、让群众点评、让实践考核。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查找问题短板,要不要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说了算。在用人机制上,我们要打破“好人主义”,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激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形成敢于挑战、追求卓越的用人氛围。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干部对标先进、破除“小成即满”的思想局限,激发奋发进取的内生动力。
要用尽“洪荒之力”,突破“极点”束缚。要数量也要质量、要数字也要结构、要分数也要排名。唯有坚持再坚持,突破“极点”才能超越极限。面对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我们要敢于接“烫山芋”、啃“硬骨头”。在产业转型发展上,要抓存量、促增量、求变量,快速增长和科技引领并重;在乡村振兴上,要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高质量推进“五好两宜”建设;在城乡社区治理上,要以党建引领“多格合一”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切实解决民生所盼突出问题。
高质量发展没有终点,唯有持续破题、精准发力,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青村镇将以“破均线、破自满、破极点”为抓手,以系列评论为镜,明确目标、精准发力,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重振“三特两敢”的青村精神,奋力书写青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自我革新焕精神,接续奋斗谱新篇
海湾镇党委书记 盛群华
静心研读“振奋精神、向新图强”系列评论文章,系列评论层层深入,精准剖析城市发展的脉络,澎湃着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直击痛点的自我叩问、对标先进的自我对照、破旧立新的自我革新,尽显勇毅领航、托举未来的担当。在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身处街镇一线,面对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我将以系列评论为镜,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坚持以海湾高质量发展服务奉贤全局发展,鼓足干劲、破局谋新。
紧紧抓牢改革创新“一个关键”。努力将国家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健全完善新片区服务保障联勤联动机制,强化与在地市属、区属国企的协同联动,积极打造发展共同体,全力承接新片区溢出效应。聚力构建“1+2+3+N”科创体系,联动海湾大学城,与优秀市场主体合作,在蓝湾中心等楼宇布局科创孵化基地,建设海湾镇大学科创中心、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园,积极打造初创项目、高新企业、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狠抓作风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细则,优化内部考核机制,坚持容错激励并重,推行重点工作“三色亮灯”督查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生动局面。
持续擦亮运动休闲和绿色低碳“两张名片”。围绕奉贤建设“国际户外运动之城”,服务保障好MXGP,大力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和森林有氧项目,积极对接引进Challenge铁三、强悍泥人挑战赛等国际赛事,提升办赛层级和影响力,不断构建户外运动大格局。系统实施《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打造上海南部滨海生态之城的行动方案》,力争今年年内创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做好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中期评估,办好2025海湾低碳发展促进大会,建设海湾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中心,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努力打造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海湾样板”。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深入推进“三大战略”。深化“东融西联”,衔接新片区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动“三区两镇”融合发展,高起点推进海湾单元规划编制,着力构建“生产集约高效、生态蓝绿交织、生活宜居宜游”的复合空间。统筹推进“四区联创”,以建设国际生态商务区、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区、现代农业创新集成示范区为关键着力点,激发全域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海湾”,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布局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多格合一、多元共治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机制,持续巩固上海首批、奉贤首家法治建设示范街镇创建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来,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决破除“小成即满”的短视思想,彻底杜绝“和尚撞钟”的敷衍态度,努力跳出“坐井观天”的狭隘认知,勇敢摆脱“新瓶旧酒”的思维桎梏,全力化解“城长烦恼”的发展梗阻,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融入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抉择,就一定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开辟出属于我们的广阔天地。
承压聚力启新程,乘风破浪建新功
金海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朱崇江
展卷奉贤发展的六篇宏论,恰似黄钟大吕叩击心灵,激荡起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字里行间既浮现着先辈肩挑手扛、开挖河道的创业史诗,亦映照出部分干部沉醉成绩簿的困顿图景。从“小成即满”的思维桎梏到“城长烦恼”的现实羁绊,从“和尚撞钟”的作风沉疴到“筚路蓝缕”的精神传承,六篇雄文犹如明镜照见发展症结,更似战鼓催征时代征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奏响破茧成蝶的壮丽序章。
金海街道作为美谷之核、新城之心,正以“上士闻道,起而行之”的担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成为未来之城的新典范。
破局之章,以创新浪潮重塑经济筋骨。目前金海街道推进经济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吃劲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严峻而又复杂,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以楼宇经济与科创载体双擎共振开辟增长新路径。依托辖区内商办楼宇集群优势,出台制定《金海街道产业服务体系提升规划(2025-2030)》,通过深化政企协同,加速构建“楼宇招商共同体”创新平台,培育楼宇经济生态圈。加快“星海创立方”2.0版本升级,聚焦数字赛道企业孵化,创新“科创孵化器+品牌加工厂”生态模式,让创新种子在产业链沃土中破土参天。
立城之篇,以匠心营城铸就品质丰碑。作为奉贤新城核心引擎,金海街道肩负着“新城样板”的建设使命。我们始终以民生温度丈量城市高度,系统推进三大维度建设:战略层面深度融入新城发展大局,全力保障轨交15号线南延伸段、南枫线等重大工程,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功能层面精塑“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速社区文体综合服务中心、环卫设施二期等民生项目建设,让城市温度浸润街巷肌理。宜居层面实施城市更新计划,统筹推进河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既有住宅加梯、高坠隐患整治等多项民心工程,以精细化治理织就美好生活图景。
新治之曲,以多元共治绘就治理画卷。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立足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以系统性思维谋全局、以整体性思维破藩篱,重塑基层治理体系。全域推进“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治理新范式。聚焦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谋划成立社会组织创新中心,孵化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以“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深耕社区沃土。持续深化“星海造梦计划”,发掘治理达人与团队,培育自治生态。创新“多格合一”治理体系,重构网格框架、强化力量配置,实现资源整合无壁垒、沟通协调无障碍、协同联动无缝隙,让治理效能如春潮涌动。
三军思奋,斗必十倍。今日之金海,既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毅,更怀弄墨客绘江山卷的从容。我们必将以破竹之势劈开困局,以凌云之志擘画壮美蓝图,让每一栋楼宇都激荡创新的潮音,让每一条街巷都升腾幸福的烟火,让每一寸土地都绽放文明的光彩,在长三角的壮阔版图上镌刻属于金海的璀璨坐标。
以“健康守护者”之姿 答好新时代“奉贤答卷”
奉贤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副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 谢兴潜
“振奋精神、向新图强”系列评论如激越号角,鼓动着卫生健康系统的奋进之心。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答卷人,我们以系列评论为镜,始终锚定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破思想之茧、寻动力之源、筑服务之基,全力绘就“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健康底色。
破认知壁垒,党建引领聚合力。评论直指“小成即满”的思想藩篱,促使我们以“人民健康”为初心,重构发展坐标系。创新构建“1+6+X”党建联建体系,依托“行走的健康吧”品牌矩阵,将健康服务精准送进宅基、企业、网格,“点单式”“直通车”模式让优质资源从“零星散落”聚成“系统星河”。实施“聚英项目”,柔性引才100余名,带来60余项新技术,推动多家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实现“弯道超车”,以“党建红”引领“健康绿”。
破发展瓶颈,医联合作增动能。突破“坐井观天”的认知茧房,奉贤区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重要抓手,区政府与市六医院签署第六轮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全面推进区中心医院提能升级,持续集聚优质专家资源。区奉城医院、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均与市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效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同时,着力深化10个专科联盟建设,打造健康联合体,推动健康服务模式从医疗“小天井”向“大健康”格局转型。
破路径依赖,深耕基层暖民心。评论中“破旧立新、勇往直前、担当作为”的要求,与我们“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的追求不谋而合。目前,奉贤已完成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以硬环境改善推动全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高级以上职称专家门诊全覆盖,让“小病在社区、康复回基层”成常态。我们正以“将心比心”情怀办好“关键小事”,把“民生清单”写成“幸福账单”。
破时代之考,筚路蓝缕筑防线。系列评论的深刻之问,是对“初心是否坚守”的现实检验。当血透患者告别“市区奔波”、在“家门口”接上“生命线”,当居民手写感谢信点赞“郊区也有好医疗”,我们更加懂得:初心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的主动作为。面对健康需求升级的挑战,我们正以“赶考”姿态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新启用的区公共卫生中心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水平;与东方美谷共建“功能护肤品研究院”,共同打造自主研发化妆品品牌“科美卿”;创新开展十大科普专项,让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潮起贤城,奋楫者先。卫生健康系统将以评论为指引,把“敢为、敢闯、敢首创”融入“健康奉贤”建设。我们坚信,唯有以“头雁”姿态领航,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才能让健康成果更有温度,为奉贤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基石。
(陆思婕 陈嘉安 傅潇瑶 龚志斌 王东 钱子欣)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