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醉黄桃
摘要:桃园的篱笆墙上,开着兼种南瓜丝瓜的绿叶黄花,花状如一个个向天欢奏的喇叭,在光和风中舒展摇曳。
摘桃子去
朋友电话打过来,讲,吃桃子去,到奉贤乡下头,一只黄桃七两重,只只橙黄香甜浓。我吃桃为辅,主要是想看桃园。年轻时看桃园,多在沪闵路两边,看桃树开的桃花,远远近近,一片又一片,红灿灿,火烧火灼状。以后便望不到,田野农地代之高楼肆场,不见了桃园,哪来桃花。
朋友说,现在去也见不着桃花,桃花春天开了夏日谢,立秋后,是摘桃子。再想,长这么大,真正摘桃子的果园还未见,且近在奉贤,黄浦江对过,吱几脚油门,浦星公路两边,青村镇内里,白水泥路进,扑鼻乡土,桃园簇簇,想想醉人。
其实桃园间的水泥路,可行大车。宽的路两边车能往来交叉,窄的路就一辆车宽度。深入进去,突然对面有车从一小道弯出来,顶在你前路。莫急的,谁方便,谁后退避让,车过互相开窗招呼,陌生人也亲切。然后车再往前,在桃园间笔直,拐弯,又笔直。桃园的篱笆墙上,开着兼种南瓜丝瓜的绿叶黄花,花状如一个个向天欢奏的喇叭,在光和风中舒展摇曳。浓密绿叶的桃园往里,次第冒出农人二层三层的房,先见红褐色的斜坡屋顶,顶上有太阳能装置,再见白色的墙,方框铁栅栏的窗。
农人老焦就居桃园深处,一排楼的右首外面一幢,坐北朝南,已是此处最北地界。周围其它农人住房前,左边停两辆轿车,右边也泊一辆小车——家家有车。居家朝南5米开外,左面和正面,都是铺展向前的桃园,右边还有一片橘树枣树夹种的果树林。行屋后,有矗天遮荫的修竹。向北,一条小河,一座水泥小桥。一直向前延伸千米之外,便是G15高速公路,车来车往,驰过无声。
便想,这好似世外的桃园,其实和沸腾的市中心仅不到一小时车程,和现代化高速公路抬首相邻。
花开不寂寞,果熟待人采。
35岁的桃树
74岁的何岳均,稀白谢顶的头,庄稼地里滚出来黧黑的脸,一口整齐白牙,蓝白小格子衬衫,健康得很。左手大掌捧不住一只挂几片长长枝叶的大黄桃。憨笑。家里客堂间,地上摊五六平方米大白布,上面铺满硕大的黄桃。一只只装黄桃的白纸箱,一只纸箱十斤桃,靠西墙角一长列,两排,仪仗队般整齐,待客户检阅,装箱,出售。
桃园就在屋门外,铁丝网扎的简易门。五亩桃园地,视如掌中玉。入门,见园地田埂上撒欢着散养的母鸡小鸡,咕咕咯咯叫。桃园东临一条蜿蜒小河,河中有鸭有鹅,灰掌红掌拨动黄色水波,闷热的桃园便展现出动态美。其实你在丰收的桃园里走,并无多少诗情萦绕,因为热,因为桃树的矮矬,穿行在树与树间,不时要身子下蹲,树枝树叶时时撞眼扑脸而来。人在这里的躬耕劳作,不仅是汗水的泼洒,更有浓厚情感的付出。迈过几垄地,我们走得踉跄,气喘吁吁,脸红耳赤,老何则熟门熟路,脚步轻捷,闪身腾挪,俯瞰出去的眼光满是爱:笑眯眯,对着满树结的桃,和散落这地那地的桃。起始我们尚感新鲜,但风景重复,慢慢意兴阑珊。老何则执着地带我们沿河边行,往桃林深里走,说要给我们看一棵最让他自豪也最让人伤感的老桃树。
我们立马有了兴致,问:“是几年的老桃树?”“35年啦。”
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原来以为,窈窕桃树,三年初长成,三年后结果,五年后丰产,10年后衰落。35岁的桃树啊,还能硕果累累垂满枝吗?
老何不语。
终于见到矗在河桥边的那棵老桃树。被震撼到:铁黑斜弯的虬树干,双手合围起来的粗,却是颓然倒在了河边,枝丫斜伸三米多。有4根粗竹杆,努力撑住垂下的枝丫。这倒下老桃树最前端的枝叶处,一大片的累累硕果啊,熟的,半熟的,尚还青涩的,个个饱满硕大。然而,随着树干的轰然倒裂,今年的硕果便是最后谢幕的果实。
是立秋前的那场大台风,老桃树不堪狂劲风摧,轰然折干倒伏。那日晨起,老何奔来,他深知此桃树在夜晚风摧中的险境,而真的望见这一惨景,老何几乎崩溃,落泪。
这是他35年前栽下的第一棵桃树,存活至今,硕果至今,陪伴了他半生。
那是一种怎样的炙爱?我想,35岁的桃树,犹如百岁人瑞吧?人桃相伴,曾经一起经历多多少少的风雨和美好?
奉贤黄桃,已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产品的最早这一棵,我们竟如此悲壮相会。
但愿年年醉
浦星公路向东,是工农村,桃园一片片。浦星公路向西,是解放村,也是一片片桃林。此地的沙性土壤和温煦的气候,让黄桃在此深深植根,结果甜美无比。“最早这黄桃的种,不在奉贤,在隔壁邻居的佘山。” 73岁的张小福,做过解放村村长。他还讲:应该在1978年吧,奉贤开拓金汇港,开挖上来的沃土,植入了黄桃的种子,好土好种好风雨,成就了奉贤黄桃美名。
黄桃是这里人的福气。黄桃也像一个外来的女人嫁过来,合了这里的水土风雨,水灵灵地美,很舒适地长。历史的深处,这里只有稻浪的翻滚,黄桃桃园初始以一带十,风生水起,瞬间地火燎原,翻滚的稻浪渐渐偃旗息鼓,桃园四方林立,稻农变桃农。名声播散,当年最有名的上海泰康食品厂将加工黄桃罐头的基地,在此矗立而起。
张小福的女人视网膜脱落,眼睛一时看不见,睁不开。但她坐定客堂间的圈椅上,句句话和黄桃有关系。一台电子秤放在屋中间,一只只桃子放上去,每只七两以上。切片,尝一口,两口,香甜润滑致无语。她还豪气万丈地说:“六七两以下的黄桃,自己吃,白送人,不卖的。”
可张小福说:这里的“小人”,已不种桃子了。小人是啥人?50岁以下的桃农后一代。种桃子都是50岁上的人。张小福40多岁的小儿子正好回家,问他会种桃子吗?他头摇得拨浪鼓一般。他在厂里做生活,哥哥在外跑车,每人一年怎么挣,都胜过四五万块的卖桃钱。而种桃,日里夜里,风里雨里,“毒辣辣的太阳里头啊”。桃花桃树的美好,只在诗人情调中。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农人老焦,他女儿女婿早在上海城里工作买房,外孙今年高考目标一本工科大学。回到美丽的桃园深处来种桃?上一个世纪的故事了。
车子开出来,青村镇周围,浦星公路两边,一只只卖黄桃的摊头,在树荫下,有密集而列,有孤独而立。夕阳里,叠起来的黄桃,红晕晕的,黄灿灿的,香气袭人的,醉眼醉心。
八月醉黄桃,但愿醉年年。(郑宪)
责任编辑:倪珺
(原标题:八月醉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