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建党百年的文艺厚礼
——记瞿建国笔下的奉贤英模故事
摘要:“六年爱的呼唤,这份坚贞不渝的爱情令人感动,这是我们贤文化的典范!”6月5日,原创大型沪剧《石榴红了》在上海青浦文化馆试演(见右图),令不少观众眼眶泛红: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剧目,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中国发展网讯 “六年爱的呼唤,这份坚贞不渝的爱情令人感动,这是我们贤文化的典范!”6月5日,原创大型沪剧《石榴红了》在上海青浦文化馆试演,令不少观众眼眶泛红: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剧目,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这部取材奉贤公交司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汤晓红的沪剧,由瞿建国编剧。而在这个月,瞿建国参与编剧的另外两部戏也要陆续上演,分别是音乐剧《寒色曙光》和话剧《沧海桑田》。退休两年来,作为奉贤文学艺术界领头羊的区文联主席瞿建国,全身心扑在戏剧创作上,从小就有一个戏剧梦的他,正在展开创作十部英模大戏的规划。
奏响英模的动人乐章
丈夫中风成了植物人,公公又意外摔倒,腿脚残废……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至。但汤小红却没有放弃这个家庭,面临高考的女儿无心学习却要赚钱养家,婆婆执意逼迫媳妇与儿子离婚,大家都不顾自己而为家人着想,这样的大爱令人潸然泪下。
“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生活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戏剧。”瞿建国说,当时在媒体上了解到这个原型,就想要把她搬到舞台上。瞿建国随即进行多方采访,花费2年心血,汤小红的形象在他的笔下逐渐清晰,经过上海勤苑沪剧团精心打造后,贤文化的光芒在整部作品中熠熠生辉。
即将上映的音乐剧《寒色曙光》,则是一部对党员信仰的再思考。出生于地主家庭,为什么要闹革命?作为奉贤县委组织部长,手头掌握着15个支部和130名党员的名单,被捕之后,李主一有东西可以出卖,但为什么没有,而是在曙光中学留下“死得其所”的遗言?
李主一的事迹早已令奉贤人耳熟能详,但这些问题从小萦绕在瞿建国的脑海里并进行了多方取证,“作为李主一的远房亲戚,我一直想把烈士的事迹搬上舞台,让曙光精神代代相传。今年是建党百年,这个酝酿多年的题材正好遇上了发芽的机会。” 瞿建囯与赵楚韩共同编剧,呈现了奉贤革命烈士李主一和奉贤第一个县委的故事。
除了个人的精神引领,一群人的奋斗精神也令人鼓舞。在不断走访中,瞿建国偶然了解到海湾镇围海造田的故事,于是,他和张燕共同编写了话剧《沧海桑田》,描写了一代代农垦人在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并以他们爱恨交织血泪交融的生命体验为血肉,构建了一部诠释“农垦精神”的史诗剧。
三个取材奉贤的故事,最终能在舞台上呈现,对此瞿建国充满感恩,“交能集团、奉城镇和海湾镇都十分支持我们创作剧本,实际上也是给了我一个圆梦的平台。”
圆一个戏剧创作的梦想
非科班出身,谈及创作的缘起,瞿建国表示深受父母的影响。“我的母亲是个农民,但她喜欢讲故事给我听。父亲是电影摄影师,我是受故事的熏陶长大的……”瞿建国的父亲当时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经常会带一些剧本回家给儿子,少年时期的瞿建国就开始了将电影改编为短故事的写作练习,这也无形中成为了他的创作素材库。
18岁时,瞿建国自诩已经是一位“职业资深农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把工作见闻写成一部戏,向头桥文化站投了第一篇戏剧作品。这部剧本深受领导赏识,他也被借到头桥文化站,由此他萌发了戏剧的爱好。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他又成为了教师、记者,但始终却叩不开戏剧的大门。
“当过农民卖过粮,做过老师小三门,当过记者曝过光。”瞿建国笑道,历经多种职业,唯有剧本创作的种子始终深埋心底。戏剧舞台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瞿建国扛过摄像机,有对于镜框式舞台的感觉,作为记者对社会新闻的敏感性,教授过音乐、美术……似乎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为剧本创作的高潮埋下伏笔。
2007年,在文化馆工作期间,瞿建国逼着自己“本色当行”,带头创作。第一次投入正规创作的《白雪的记忆》一举成名,夺得全国“四进社区”比赛获金奖,而后创作的话剧小品《红丝带》又荣膺“中华颂”全国小品小戏(剧本)评比获一等奖。
“戏剧新人”一出手就成绩不凡。而瞿建国一直谦卑地说,要特别感谢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陆军教授和上海戏剧家协会沈伟民副主席等专家,给我一路指引。
而瞿建国也在感召更多的人了解贤文化。“他把贤人贤事搬上了荧幕,让贤文化更加鲜活和生动。”区机管局副局长范颖说,瞿老师是我的师傅,他的努力,对文字的敏锐,对时代脉搏的把握,让我们学习到很多。
李主一、马利军、汤晓红……奉贤作为“贤文化”的发源地,涌现了一批英雄、模范。退休之后感慨于英模的巨大感染力,瞿建国有了创作十部英模大戏的计划。“我想好好写一写奉贤的英模,让他们的精神鼓舞更多的人……”目前瞿建国已完成五部。退休后虽说有了充裕的时间,但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孙辈相帮陪伴教育,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创作,“要感谢我的妻子,遇到了我这样一个书呆子,却无怨无悔。”
尽管已经有多部作品搬上舞台,参与编剧的数部作品获重量级奖项,对于戏剧本身,瞿建国仍满怀敬仰,“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剧作家,我只是一个在戏剧的窗外自由徘徊的游客……”
6月热闹的舞台下,戏剧门外的的游客,仍在笔耕之中。(张莉莉 何芹)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