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柘林镇:奋力打造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新江南特色新镇
摘要: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柘林镇聚焦新片区、新城市、新农村、新经济“四新”重大任务,聚力大生态、大交通、大民生、大数据“四大”重要支撑,紧抓“三区两镇”发展契机,奋力打造产业发达、低碳生态、智慧宜居、人文荟萃的新江南特色新镇,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中国发展网讯 东海之滨,杭州湾畔,迎着第一缕朝阳,柘林这片奉贤成陆最早的土地正焕发着昂扬生机。5000年前,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创造沧海桑田的奇迹,让盐田广斥的柘林成为一片世锦繁华、车水马龙的江南富庶之地。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在一代又一代柘林人的耕耘下,今天的滨海古镇柘林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推动建设高品质宜居地。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柘林镇聚焦新片区、新城市、新农村、新经济“四新”重大任务,聚力大生态、大交通、大民生、大数据“四大”重要支撑,紧抓“三区两镇”发展契机,奋力打造产业发达、低碳生态、智慧宜居、人文荟萃的新江南特色新镇,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从绿色出发 绘就生态宜居田园新画卷
走进现今的柘林镇,放眼所及是水清岸绿、稻香果硕、家和业兴的美丽家园景象。柘林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全镇建成区内绿化面积达2.4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3.82%,位居全区前列,聚焦湿地、公益林、村庄绿化,围绕镇域特色构建回归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态格局。
既有山水田园之乐,也能荷载城市繁华丰盛,这是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柘林拥有全市唯一一块新市镇——柘林新镇,总规划面积近5平方公里,由东、西两个社区加产业园区组成。作为上海五大新城奉贤新城的辐射区,新镇对标奉贤新城高起点规划,融入杭州湾一体化重要发展机遇,紧抓“三区两镇”发展契机,坚持聚合人才人气,从西片区强服务,东社区强品质出发,构建引领风尚的城市空间,将一座面向新未来、新国际的具有生态人文特色的“智林水镇、精致家园”呈现眼前,引人无限遐想。
新镇以公园为主轴,利用自然生态基底构建蓝绿交织、水林共融的全域公园体系,塑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田园小镇生活。同时,新镇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紧扣民生主题,以邻里中心、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为圆心,1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推动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社区服务、商业配套为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并建立“高端有市场、中间有支持、基础有保障”的住房体系,构建活力多元的社区环境。在产业支撑上,新镇依托奉贤新城、上海市化工区、海湾旅游区、大学园区人才资源优势,承接人口溢出效应,形成柘林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硅谷。
留得住青山绿水,更留得住田园乡愁。柘林镇以“双树双生”为意象,科学统筹乡村规划建设,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的同时打造新时代“新的田园综合体”。“东部之树”以华亭古海塘遗址公园为根基,江海南路为主干,新林路、新塘路、南横泾、贝港等道路水系为枝杈,古树古桥、湿地公园等星罗棋布于其间,结合人文历史打造底蕴深厚的乡村生活环境。而“西部之树”以浦卫公路为主干,北横路、迎立路、南沙港等道路水系为枝杈,用万米步道串联千亩良田,连接“和美宅基”沿线点位打造智慧化、社群化、系统化的田园综合体,让乡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城市生活,走出了一条兼具城市便利与乡村气质的特色之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从实际出发 走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农村要发展,首先还是在于人,村民的参与必不可少。为让尽可能多的村民受益受惠,柘林镇迎龙村成立公益服务社,雇佣当地村民入职小森营地乡村生态旅游景区,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自2019年迎龙村景区获评奉贤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后,公益服务社共发动750人次村民参与景区工作,户均增收约1500元。这项全市首创的村级公益服务社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实现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赢”,带动农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在农村未来发展新经济业态中,乡村民宿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也是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乡村旅游的一条重要路径。柘林镇华亭村是奉贤区最早开展民宿建设项目的区域,以村域生态为底色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后续将以“郁见你”“南亭集序”为样板,持续推动华亭村、迎龙村、海湾村、南胜村民宿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子。
同时,盘活村域闲置资产也为柘林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释放了新活力。海湾村“云溪湾里”将两处闲置厂房改造为标准化运动场馆,内含篮球场、足球场、射箭场、水上运动区等,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走进柘林,并通过与周边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动建立工作室、室验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新兴产业集群。
此外,南胜村在乡村旅游中加入文化创意,于游玩之上附加中国“莲”文化内涵,依托现有老旧厂房建立“莲创智谷”芳香产业总部,以“清莲南胜”为主题打造农旅结合产业链,承载“莲政”教育基地、清莲科研工坊、农创综合交易展示平台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随着一个个产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小森营地”“烟渔菛垄”“云溪湾里”“莲创智谷”等纷纷成为网红打卡地。南胜村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金海村等9家单位成功创建市、区级美丽乡村,创建覆盖率达60%。后续,将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示范村。同时,依托“海里”生态商务区,“田园牧歌”农旅活动基地,“海国长城·上海渔村”等项目,加快推进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城乡产业体系,继续深化“三块地”改革激活农村“沉睡土地”,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从人民出发 建设共治共享和谐家园
树聚成林,人聚成事,柘林镇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激发党员队伍干事热情和村、居民参与建设的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今,社区治理已进入“精细化治理”阶段,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柘林镇分别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党群服务站和村居党建网格三个层面设置“红色代办点”,围绕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方方面面,设置综合治理、民生保障、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六大类共120项代办清单,以更精细的服务解锁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加入,“红色代办员”的队伍也逐渐壮大,实现了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同时,着力强化“两长”队伍建设,通过搭建阵地平台,设立激励制度,优化“两长”年龄结构,提升“两长”业务能力与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乡村治理,法治先行。为进一步营造安全生产生活良好环境,构建“大安全”格局,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柘林镇以法治保障乡村治理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固本良策。柘林镇各村积极响应奉贤区“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迎龙村、南胜村等首先出台村级试行手册,针对村民待遇、宅基管理、公共服务、河道管理、土地流转等具体内容进行约定,通过村民参与、村民制定、村民遵守的方式,用“村民的话”管“村民的事”,形成相互约定、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并在村民中确立“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推进乡村民主法治。
此外,就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柘林镇新塘村也给出新解法,通过在村委会设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暨信访代理服务站”,每个村民小组建立“宅基议事堂”,让村民们有地方“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基本实现“小事不出议事堂,大事不出村委会”,并配备专业的法律顾问和普法志愿者,使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营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从文化出发 探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柘林的历史,就是一部柘林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奋斗史。源远流长的良渚文化,独具特色的滨海文化与蓬勃兴起的新江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传承与创意设计相辅相成的特征。作为古上海发祥地之一,柘林镇拥有丰厚的文化遗存,包含古人类史、古城、古盐场、古海塘、古海关、古寺庙、古战场、古桥、古文化名人,赋予柘林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柘林探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城市建设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有文化软实力,柘林镇将文化软实力嵌入城乡空间布局,结合田园新镇打造,推动柘林建设更上层楼。积极争创“上海市园林街镇”,扎实推进“水天一色”工程,规划建设绿色廊道和生态水系,还“岸绿水清”的绿野风貌。积极推进特色村庄改造,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构建白墙黛瓦、枕水而居的田园意象,营造宜人的新江南水墨画卷。
柘林镇着力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传承历史文脉,活化利用厚重的文化积淀,努力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打造文化+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名片。第一张名片是海国长城。对古海塘进行开发规划,结合海塘周边的冈身地带、柘林古文化遗址、自然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人文湾区、文化海湾,打造海塘IP新地标。通过开发海塘IP、动漫、网游等一系列文创衍生产品。第二张名片是柘林滚灯。通过文旅结合传承弘扬本土滚灯非遗文化,在网红打卡地开设滚灯展馆,定期组织开展滚灯表演;在民宿服务项目中加入了滚灯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和宣传柘林传统文化。第三张名片是柘林古街。展示农业、渔业、盐业“三业并存”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规划建设专题博物馆、风情商业街巷、特色民宿,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劳动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特色品牌。
在柘林镇中心,一棵古银杏跨越千年沧桑与风华依旧矗然伫立,整齐的村巷里不时走过辛勤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有碧海蓝天,有古道绵延,有极富特色的滚灯民艺,这里就是智慧宜居的栖息之所——柘林。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