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讲述奉贤春天的故事
摘要:在这个蝉联两届的全国文明城区,在这座“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之城,现有近26.4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他们如同和煦的春风,吹拂社区与乡村,每天上演着“温暖如春”的故事。
中国发展网讯 在这个蝉联两届的全国文明城区,在这座“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之城,现有近26.4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他们如同和煦的春风,吹拂社区与乡村,每天上演着“温暖如春”的故事。
一份早餐,点亮清晨
如果有人问,晨曦的“天幕”还未大开,城市的角角落落为何冒出了“热气”。庄行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值班医师们知道,那是一份爱心早餐的热度。
此刻,病房里,彻夜未眠的医护人员,依然用心照顾着病患。“您有一份早餐,记得填一填肚子。”护士站护理部,护师吴园梅的工位上,“变”出了一份早餐。这份由庄行镇巾帼志愿者团队送来的关爱,虽小,但温暖无限,“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吴园梅知道,她,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寂静的清晨“战斗”。
同为“城市唤醒人”,何凤英的双手也被这份早餐捂得暖暖的。环卫清扫,总是在凌晨上岗,一干就是一整天。何凤英习惯了挨饿,面对突如其来的礼遇,她有些动容,“现在肚子很饿,包子豆浆又是热的,吃起来正好,真的蛮暖心的。”
细微之处,举手之劳,似春雨般润物无声,让奉贤的每一个清晨,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一次陪伴,欢笑半日
如果有人问,一天当中,最期待哪个时刻。80岁老人夏菊芳会毫不犹豫回答:“日上三竿,上学时”。
“这里有人教我们跳舞、做手工,还有外国人来陪吾伲(我们)玩,哎哟日子不要太捏闹(热闹)哦。”夏菊芳要去的“学堂”,便是奉浦街道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在那,一群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友人常常陪伴左右,给每一天制造“快乐时光”。
最近一次,是巴基斯坦小伙何礼亦和俄罗斯姑娘瑞塔,免费教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们玩游戏——“我说你做”,通过考验老人们的反应力,防止老人记忆力减退。“虽长着一张外国人的脸孔,但一开口,嘴里说的竟是纯正的普通话。”夏菊芳说,老人们不仅听得懂,还可以和他们正常对话、聊天,甚至还能打趣、开玩笑,“一个上午,一眨眼就过去了。”
细数一下,奉浦街道共居住着500余名来自各国的外籍人士。这些“蓝眼睛”,很多都把社区当作舞台,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甘当“老伙伴”,用爱心陪伴一群特殊的老人。作为认知障碍支持中心的外籍志愿者,何礼亦和瑞塔就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做“老伙伴”。凭借他们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奔放,原本有些“分离焦虑”的老人们,在他们的引导下也逐渐开朗起来,从“不愿意参与游戏互动”转变为“主动要求展现自己”。夏菊芳就在何礼亦的鼓励下,大声唱起了一首上世纪60年代的老歌,名为《北京的金山上》。
考虑到老人们年纪大,他们还会将一些复杂动作进行改编。比如,他们会教老人们跳简易版的交谊舞。虽然老人们的动作迟缓,甚至还有些蹩脚,但老人们每次跨出一步,何礼亦和瑞塔都会在旁夸赞,让老人颇为感动。对于何礼亦和瑞塔来说,爱心陪伴社区特殊老人,对他们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应该为自己开心。”何礼亦说。
国籍有别,但爱无界,因为他们,奉贤的每一个半日,都拥有了美好的期待。
一堂讲课,践诺于行
如果有人问,乡间的春,为何花草也香。西渡街道金港村,雷锋精神传习馆(简称“雷锋馆”)里学雷锋,也许有要找的答案。
这座坐落在乡村的“雷锋馆”,有100平方米那么大,展示雷锋生平事迹、弘扬雷锋精神、讲述本村村民如何学做雷锋。以“馆”为阵地,雷锋课堂、雷锋项目定期发布,不仅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乡亲们还常常争做雷锋,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这些天,入选第五批“全国学雷锋岗位标兵”的陈火培爷爷,又走上“雷锋课堂”,带着大家重温雷锋同志的故事。这位爷爷,因日行一善60年、做好事不计其数,是奉贤有名的“活雷锋”,金港村也成了大家心里的“雷锋村”。由他来讲雷锋故事,村里的老老小小,既听得进,更听得信服。村民顾正跃,是村民小组长,再来学一学,触动不小:“不仅自己要带头做好人好事,也要带动群众争做好人好事。”5岁的余晧轩,也听得懂爷爷讲故事,“雷锋叔叔做好事,我长大了也要向他学习。”小小“雷锋馆”,内设课堂,外有庭院,凭借坐落在40多户村民之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见贤思齐”氛围。
除了在里面开设“雷锋课堂”,“雷锋馆”还定期发布一些“雷锋项目”,引导村民从“学雷锋”到“做雷锋”。哪怕是一些偏“女红”的志愿项目,比如绣花、缝纫,“大叔级”村民都会主动报名,敢和村里的女同志们同台竞技。随着“雷锋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金港村已经成立了8支村民志愿服务队,全村1000多名村民纷纷参与志愿。
乡贤带头,村民合力,因为他们,奉贤的每一个午后,都载满了浓浓的乡情。
一次抓拍,温暖深夜
如果有人问,夜晚的天空为何有“星星”在闪烁。代驾小哥许文鹏看到过,那是一次摄影抓拍送给他的惊喜。
“就是突然有相机闪了一下,把我这个临时的工作状态记录下来。”许文鹏说,“很惊喜,很意外,像春风一般温暖。”
在恒龙金尊广场,这些“星星”制造者,就是奉贤区“拾光”志愿者团队。每天夜幕降临,城市进入“夜经济”时刻,他们便会拿上相机,为夜间工作者送去一闪一闪的“星星”,通过镜头向劳动者致敬。
掌勺大厨刘源泉,就是夜间工作者之一。拿到自己在炒菜饭锅旁的工作照,笑容不由自主。“有人关注我们这些小人物,让我们工作起来也有热情,也更热爱这个社会,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刘源泉说。
接下来,这支志愿者团队,还会走进更多商场、菜场、超市等地,让更多满载故事的夜归人感受城市温度。
就是这26.4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让春天永驻心间,用一个、两个、无数个故事,汇聚成向上、向善、向美的磅礴效应,标注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目前,奉贤累计发布志愿项目35586个,累计300多万人次受益。(孙 燕)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