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扮靓城市“面子” 做实民生“里子”
摘要:今年,奉贤启动了一项名为“居民小区地下车库通信信号覆盖”的工作,依照小区的地下停车库的特点,量身定制通信方案,让地下车库实现“通讯自由”。而在奉贤区创建和巩固“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过程中,“创建为民惠民”不仅止于此。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孙燕 记者鲍筱兰 今年,奉贤启动了一项名为“居民小区地下车库通信信号覆盖”的工作,依照小区的地下停车库的特点,量身定制通信方案,让地下车库实现“通讯自由”。而在奉贤区创建和巩固“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过程中,“创建为民惠民”不仅止于此。
作为郊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区”,奉贤区自2015年创建成功后,已三次蝉联此项荣誉。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为民惠民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都滚动实施个性化、特色化的“十大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以来,奉贤已累计实施245项民生实事项目和便民惠民工程,切实扮靓城市“面子”,做实民生“里子”,擦亮全国文明城区“牌子”。
以“绣花之功”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最近,家住南桥镇江海花园的丁老伯喜上眉梢,随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的实施,他所在的6号楼也有了一台崭新的电梯,“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疾病,以前上下楼就会感到腰不舒服,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奉贤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淬炼“绣花功”,编织“安居梦”,成为奉贤巩固“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的重要发力点。看似落子老旧小区硬件升级,背后折射的则是执政者对“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决心。
停车难,是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奉贤将其持续列入“十大专项行动”中,以停车难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探索破题“新路径”。一方面,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自2019至2021年底,全区共改造94个小区,增加小区内部停车位2695个,缓解居民内部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望河路建设、南桥源开发等新建工程,按照“贴近需求、方便使用”原则,在具备建设条件且存在供需缺口的区域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库)。奉贤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措施,7年来,已经挖掘共享停车点位21处,共享停车泊位856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内停车难问题。与此同时,协调南桥老街停车场、乐康苑商铺停车场、肖塘停车场共享部分车位,不仅缓解夜间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同时也惠及周边上班族日间停车需求。
这几年,奉贤还聚焦“大生态”格局,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目标,“百座公园、千里绿廊、万顷林地”的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融入了奉贤人民的日常生活。
以“环境之优”铺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最近,家住柘林镇南胜村的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村里的大变化,随着一条名叫前胜路的道路修建完工,村民们出行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奉贤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中,“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的是村民出行环境;“睦邻四堂间”建设,实现的则是村民宅基养老的愿望。
在西渡街道灯塔村,村民们每天都会来到“睦邻四堂间”,享受贴心的理发、欢乐的戏曲服务。自2019年起,结合农村老年人实际需求,奉贤试点通过流转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全区相继试点建成6家“青春里”养老社区,实现老年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的家门口健康养老、快乐养老,为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树立了新标杆、提供了新样本。
乡村,既要关注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要关心村民们的致富指数。在南桥镇光明村,有一支由村民应聘上岗的“能工巧匠”队伍,他们代替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服务,为村民提供水电维修、保洁、巡逻等各项工作。村民们不仅每个月能拿到“工资”,也在“参加工作”中感受到了乡村带来的荣誉感。
以“市民修身”勾勒美美与共人文画卷
通过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奉贤建起了覆盖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志愿者有所为、有作为。
奉贤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平台,持续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创新实施全龄全域“美育工程”,涵育新江南文化,升级打造具有奉贤特色的美育修身行动。目前,奉贤共涵育299个齐贤修身星级示范阵地作用,常态开展文明礼仪规范、道德模范学习宣讲等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之城·美在奉贤”系列工作品牌,每年开展十大最美系列创评,评选最美公园(绿地)等亮点点位700余个。
此外,奉贤还将田园与都市、生态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为核心的南上海文化艺术新地标。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