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励”,向新而行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成立30周年纪实
摘要: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是奉贤大地的一颗闪亮明珠。2023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101.06亿元,完成工业产值501.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
2024年,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成立30周年。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邱爱荃
30年前,沿着黄浦江南望奉浦,举目是阡陌纵横的郊野。30年后,这里奇迹般地崛起一座现代化工业园区,以奉贤区1/3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奉贤区近一半的财政收入。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奉贤大地的一颗闪亮明珠。2023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101.06亿元,完成工业产值501.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
行走在开发区这片热土,感受深切的是沧桑巨变,是敢闯敢试,是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是“奉贤美、奉贤强”的坚定自信。
从无到有:荒地变身“聚宝盆”
回拨时间的指针,上世纪90年代初,奉浦这片大地本是一片农田和散落的农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建立工业区,组团发展经济”,一个坚定的意志,在奉贤县委、县政府班子那里得到明确。
199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出“东进南下”的发展战略,成为奉贤新一轮发展的契机,把握住机遇就是奉贤经济腾飞的发动机。1994年,奉贤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组织专门班子,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奉浦地区开发建设”的要求,并成立“中共上海市奉浦经济发展实业总公司委员会”“上海市奉贤县奉浦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奉浦经济发展实业总公司”。奉浦工业区建立,成为奉贤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开发区初创之时,在只有政策,几乎是无经费保障、无固定办公机构的情况下,时任上海市奉浦经济发展实业总公司党委书记、上海市奉贤县奉浦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朱德龙,与其他4位党政班子成员一起,带着奉贤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和全县人民的重托,奔赴开发一线,确定了“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工作方针。对内,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排污管……仅用一两年时间的准备,翘首以待的土地、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具备接纳国际大财团、跨国大公司到开发区落户以及市区大工业向开发区扩散辐射的条件。
面对招商难困局,开发区全体招商人员坚持“主攻外资、强化内资、突出实业、重视注册”的招商思路。对外,一批批招商人员以“赴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走千家万户、想千方百计”招商的“四千”精神,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以最原始的方法,在市区爬楼宇,开展蹲点式招商,为打开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础,实现“开门红”。
上海柘中集团、上海广电电气集团、上海贤华集团等大企业相继进驻开发区投资建厂办企业。香港威格斯集团、法国耀华波尔顿集团、印尼海天集团等一大批中外集团纷纷来开发区考察。
沧桑巨变的传奇,每一个节点都值得铭记。1994年成立上海市奉浦工业区,1995年8月列入市级工业开发区;2000年4月,奉贤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闵行出口加工区正式设立。2011年12月,经奉贤区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实施政企分开,分设奉浦社区、开发区有限公司;2016年12月,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与上海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合并;2018年4月,上海闵行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奉贤综合保税区。
2021年开发区税收突破百亿元大关,荣膺奉贤区“首个百亿园区”殊荣,近3年始终保持住了百亿税收园区的体量能级。
起势腾飞:观念一变天地宽
一串闪光点,被定格在时间中。第一个十年是“闯”。开发区的建设者和创业者闯出了一条“自筹资金,滚动开发”,盘活18.8平方公里土地,发展奉贤经济的路径;闯出了一条自我探索,自我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和水平的路径;闯出了一座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楼宇成片、商业繁荣、人丁兴旺、社会祥和、产城融合的新城。
第二个十年是“择”。为破解发展的瓶颈,争取投入的资本、投入的每寸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效应,开发区在对外招商引资时,始终把握择取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方向;在对内资产管理、土地管理、项目管理中,推动企业加快实施产业转型,腾出更多、更大的空间给好项目、好产业。
第三个十年是“变”。为使开发区始终立于振兴奉贤经济的潮头,在“变”字上,开发区人不仅下了真功夫,还做足做好了这篇大文章。
一变“建设开发区”为“经营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更多的体现内容是打基础、保底数和抵风险;“经营开发区”更多考验的是经营者的智慧。在引导企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不断引进高品质企业、形成高质量开发区的同时,还探索了向新兴产业领域投资,使开发区由“单一”的建设,走向“多元”经营,丰富提升了开发区工业经济总量的内涵。开发区不仅实体型工业经济盘子足够大,商贸型、注册型经济的潜力也足够强。
为促进总体经济的融合提升,开发区通过开展“招商百日竞赛”、主动对接500万元以上项目资源、建立项目信息库以及实施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智能产业、影视文化、中介服务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的融合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功能性和多元化水平,2017年已引进4000余家企业,完成商贸型税收17.5亿元。
二变“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乘着直播经济发展的东风,融合奉贤综保区跨境电商特殊功能,发挥区域内美丽健康产业集群优势,开发区于2020年开创了“美谷美购·跨境购”品牌,联合淘宝直播创建了“美谷美购美妆直播基地”,成功打造了美丽健康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示范点,走出了一条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跨境购、直播展销、新品发布等方式,为企业搭建起直播销售的新渠道,也为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买到国内外的美丽健康产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通过“二次创业、二次开发”以及“腾笼换鸟”,实现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发展,开发区已经形成六大支柱性产业,包括以美乐家、如新、凯宝、百雀羚、科丝美诗等为代表的美丽健康产业,以万泽精密、同创普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马勒、采埃孚、维宁尔等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以先锋、泛微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马肯依玛仕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苏宁物流等为代表的物流产业。
不仅如此,开发区还将发展的视野聚焦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拥有知识产权的创造业的舞台上。为引进新兴制造业、创造业,辟地建立“凤创谷”科技基地。开谷伊始,就入驻了20多家创造型企业,包括上海伯杰医疗科技等一大批优质公司,汇集了220名科研人员,提升服务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发区围绕“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不断在软实力上下功夫,“保姆、管家、顾问、政府”四位一体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金豆芽”服务“梦之队”和“驻企店小二”工作机制日趋成熟、园区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让落户企业更加安心、笃定地发展壮大,让企业员工享受到更加舒心、贴心的优质服务,为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三十而“励”:向新而行看未来
开发区的崛起之路,宛如一部浓缩的奉贤经济发展史。今年,是开发区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也是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
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奋进30·百亿再出发”系列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化“四个优化、四个转变”战略,聚焦“五巩固五突破”目标任务。
一要巩固“百亿园区”成果,在经济总量上求突破;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坚持主导产业做实做强做优。
近年来,开发区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厚积成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眼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推进产业空间转型、培育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上下功夫。推进产业能级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瞄准“基础理论创新、底层技术创新、颠覆项目创新、跨界融合创新、转移转化创新”五个创新,聚焦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氢能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前瞻布局、抢占先机,加快培育新的产业生态,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以产业规划布局和特色园区为载体,加速产业聚集升级,重点围绕“美丽大健康、新能源汽配、数智新经济、化学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紧盯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强化全链条培育,形成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战略性技术和产品,努力构建优势互补、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要巩固转型发展机制,在产业能级上求突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聚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以现有合成生物产业为基础,加强创新药研发、医美产品研制、微生物菌株试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集群,重点突出药、检、械三大产业专项领域,构建合成生物学“研、试、产、用”产业体系。聚焦氢能源产业园建设,构建“一主一辅一配套”产业体系,以氢能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培育氢能产业生态链。
三要巩固园区服务理念,在服务水平上求突破。近年来,开发区按照“分级管理、流程高效、协同联动、工作闭环”原则,关注企业发展情况,关心企业困难问题,打通服务“难点”“堵点”,努力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增值服务最佳的企业友好型营商环境。通过完善“项目专员”“一项目一档案”等工作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服务效能,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通过“网格化”片区企业管理及季度企业联络走访制度加强与企沟通,找到深层次问题。
四要巩固要素资源集聚,在经营方式上求突破。开发区坚持“资本+资产”双轮驱动,完善“园区运营+产业投资”经营模式,以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开发经营、产业投资,推动建立“租金+股金+税金”的多元业务收入结构,切实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国资保值增值。搭建新型合作平台,拓展多元投资运营。根据“基金+基地+产业”赋能园区建设要求和政策引导,加大特色产业基金投资力度,围绕美丽健康、中医药研发、新能源等产业链,提高资本对接质效,推进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五要巩固环境改造成效,在功能品质上求突破。开发区坚持“软件+硬件”双翼齐飞,积极推进产业、城市、文化、绿色融合发展,为打造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最佳适配环境,将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功能优势转化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和动能。优化产城融合发展,以“建筑+风景”“功能+形象”加快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产业园区向城区转变。深耕综合保税区“一平台三中心”建设,强化功能创新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做大进出口贸易。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