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国家级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释放科创潜能 激发新城活力
今年1月,奉贤区“一号工程”——“数字江海”建设迎来重大进展:数字孪生城市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江海数字底座”完成一期建设上线,并将于年底伴随“数字江海”产业城区正式开园投入使用。作为上海五个新城转型示范引领项目,数字江海蓄势打造的“云端、地上、地下”三座城,将以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高质量赋能奉贤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共建产业创新生态,激发协同创新的更大势能。
2015年,奉贤创新提出打造“东方美谷”,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产业基地之一,最新的护肤科技和领先的药物研发源源不断地在此诞生。短短九年光阴里,奉贤的科创潜力逐渐展露。而今,伴随“数字江海”等项目稳步推进,在临港国家战略、五个新城市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优势叠加下,奉贤再次迎来更前沿的科技和创新机遇,加快构建支柱产业集群,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为新城实现“独立”“综合”提供持续蓬勃的内生动力。
坐拥“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的重要名片,奉贤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一年的新征程,奉贤要高起点推动科技创新,聚焦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努力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前沿技术转化首选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区、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区。
聚焦四大新兴产业
优化科技创新功能布局
“美”,向来是奉贤的底色与名片。提及奉贤,人们必会想到大名鼎鼎的“东方美谷”。但事实上,除了独树一帜的美丽产业,近年来,在特色载体和活力主体的有机互动下,奉贤还在持续擦亮其他产业名片。依托特色产业园区、活力中小企业群,奉贤正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汽车、化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加速崛起。
在美丽大健康方面,奉贤持续推动美丽健康产业品牌升级、着力增强产业特色优势,逐步形成以领军型企业示范引领、成长型企业中坚支撑、科创型企业活力迸发的梯度培育型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优势逐步凸显。如今,奉贤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基本涵盖了化学药及原料药、生物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奉贤区有生物医药规上企业79家,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规上产值225.5亿元,产业规模稳居全市前三,现有生物医药企业约500家。
其中,“东方美谷”“生命蓝湾”,更是上海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在上海7个生物医药特色园区中占据2席。目前,东方美谷集聚美丽健康品牌3000多个,化妆品销售额占全上海市的40%,东方美谷品牌价值超过330亿元。近年来,“东方美谷”先后建成“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市级首批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和时尚消费品·美妆特色产业园区。已集聚了欧莱雅、资生堂、多特瑞、自然堂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化妆品头部企业以及上生所、莱士血液、药明生物、睿昂生物、谊众生物、复旦复容等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生命蓝湾”作为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承载基地,自新片区揭牌以来,累计引进100多个项目,涵盖分子合成、免疫药物、细胞治疗、重点疫苗、CDMO、3D打印等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领域,引入项目数量占到全上海市新增项目的40%。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占地1.71平方公里的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是南上海汽车产业中心“未来空间”的关键技术创新区,不仅建设了上海第三个无人驾驶测试中心和安全信息平台等核心功能设施,加快推动车路协同通信系统等技术的创新研发,其完备的科创氛围基础,也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领先的科创公司相继落户发展,前沿科创成果频出。
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昆易电子,是从事嵌入式软硬件开发测试、总线开发测试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奉贤本土民营企业。服务于整车与各级零部件产业链。昆易致力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自底层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研发工具链和产品开发的生态系统搭建,目前已在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工具、硬件在环(HIL)虚拟测试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系统等方面形成三大汽车研发工具链。如今,昆易已进入400多家OEM和Tier1的供应商名录,包括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用户,产业链核心芯片供应商等,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格局,同时获评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优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等。
奉贤还拥有上海唯一的“化工”新材料园区,占地约6.56平方公里的奉贤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专注于发展以“高、新、先”为特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电子化学品、高分子复合材料、专用功能化学品、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化工和新材料基础优势强劲,形成了以巴斯夫、科思创、金力泰、康达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创新生态,吸引中国化学、新兴际华等央企加盟。未来,奉贤还将深入推进“三区两镇”联动,加强与市化工区合作,打造以电子化学品和新材料为优势领域的上海化工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数字江海”蓄势而来
数字化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用10年时间,分7期聚力打造“地下、地上、云端”三座城,这是2021年奉贤新城启动“一号工程”数字江海国际产业城区时的总体规划,这一项目被定位为“上海首个城市力全渗透的数字化国际产业城区”。今年6月,“数字江海”一期首发区即将开园,信念医药、致新医疗、智能电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商上海辉电和细胞制备工具领域明星企业中博瑞康等4家企业即将入驻,已完成建设上线的“数字底座”,将以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核心技术,实现园区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的结合,构建赋能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聚集,赋能奉贤区既有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稳步落地的“数字江海”正以“数字蝶变”促“城市蝶变”,用数字化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展开更多可能性。
基于数字江海的战略定位和奉贤原有的产业基础,数字江海已明确将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作为主导产业,并且将以开放式的合作模式,打造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于产业的功能性平台,集聚各类产业平台和主体,共建产业创新生态,激发协同创新的更大势能。
作为上海首个正式启动DCMM贯标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根据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数字江海将以灵活、多点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为核心,构建“1个中心+N个边缘节点”的产业赋能型高性能公共算力网络,积极推进区域算力服务模式创新,建立灵活的算力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实现算力共享、算法共享和数据共享。依托统一、开放的数字底座,数字江海将整合公共基础资源、公共软件服务、公共算力服务和网络安全服务四大服务能力,并根据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提供“N”个垂直领域SaaS层云服务平台,全方位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科技创新格局下,“算力”是赋能企业数字化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力量,正在赋能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力,算力的构建能够为传统产业发展与科创提供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进而增加产出,提升效率。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传统研究方法在现有算力条件下面临计算成本过高、效率过低的问题。如今,智能计算被应用到突破药物设计中分子蛋白质结构或功能预测、药物亲和力分析、成药性评估等关键难点等多个场景中,传统药企的转型、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字化工具有广泛需求。
在数字江海,算力资源将是开放共享的,“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园区的基础资源”。据数字江海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江海数字底座中的数据中台能够提供强大的多源时空数据接入、存储计算、数据抽取编排、可视化分析等核心功能,将为产业园区内需要此类算力技术服务但本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提供私有化算力体系以及全生态的技术基础指导服务,以此降低科研成本,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数字江海还打通了“数字底座”云平台的公有云通道,将算力资源在可调配的情况下开放给奉贤区内的其他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资源最大化。“通过数字底座赋能园区内每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而在数字江海聚集形成产业链,最终达成扶持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
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
全要素打造“小巨人之城”
“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素来是奉贤区的重要名片。近年来,奉贤区以提升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围绕重点领域,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双创服务载体,引进创新人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企业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让这张名片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2023年,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排名全市第五,对比2019年的972家,实现五年翻一番;1700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同比增长23.4%,较2020年的439家,实现三年翻两番;拥有市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147家,区级科技小巨人236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奉贤区生产总值比例逐年提升,2022年达到2.85%。
在以赛聚才方面,奉贤区坚持“赛马场上选骏马”的遴选培育机制,连续5年,报名参加“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奉贤赛区的企业超过500家,累计立项企业666家,其中有23家企业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近5年,奉贤区有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32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在制度层面,奉贤区还发布实施《奉贤区建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五个创新”为遵循,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国家级中小企业科技活力区建设。
一方面,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全面整合服务资源,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做强做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孵化载体,深化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有效促进科创和产业共振,人才和创新共鸣,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同时,深入开展科技助企“摆渡人”,常态化了解企业需求,精准化加强政策供给,高效化提供服务便利,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市级以上科创载体从2020年的7家增至2023年的17家,增长率达142.86%,在孵企业及入驻企业(团队)630余家,累计毕业企业142家,成功孵化了一批如伯杰医疗、拜朗生物、瀚诺威生物、术理智能等的明星企业。
另一方面,奉贤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示范点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加快人才生活配套区和人才公寓项目建设,让更多创新人才近悦远来。通过创新挑战赛暨高新技术成果对接会,为科技人才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并在原有《关于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的若干人才激励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将“1+5”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升级为“1+10+X”系列人才政策,使人才政策的门类更加齐全、梯次更加合理、针对性更强。年内新引进各类人才7052人,同比增长31.05%。
一系列组合拳带来亮眼成绩。根据全市各区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结果,奉贤区综合排名由2021年的第12名跃升至2023年的第7名,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切实打响“小巨人之城”品牌。
未来,奉贤将切实加大科技财政投入,促进科技创新长远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贯彻落实“基金+基地+产业”模式,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政府引导基金,切实保障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落实落地,激发在奉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不断完善科技政策,加强科技服务,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科创企业上新赛道、中小企业上规模、优质企业上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努力造就一批产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沈思怡)
责任编辑:倪珺
(原标题:奉贤:“国家级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 释放科创潜能 激发新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