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益群
2024年工作回顾
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东方美谷成为全国首个AAA级知名商标区域品牌。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中石化电子化学品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实践”入选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全区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奉贤分中心,全国首家化妆品领域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运行。出台基金投资容错纠错办法。“四个一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健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沟通机制。加快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奉贤综合保税区成功获评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跨境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完成奉贤新城“新城之心”总体方案等规划编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存量旧住房成套改造。15号线南延伸东方美谷大道站、西闸公路站(预留)全面进入施工阶段。S4奉浦东桥实现阶段性通车。公共交通服务提质增效。市政府向新城定向下放的22项事权全部承接落地。开展“人民城市人民建,我为贤城献一策”好点子征集活动,收集建议1.8万余条。城市新地标南上海体育中心开工建设,九棵树酒店主体结构竣工。“落英缤纷”、“在水一方”、古华庭等项目完工,新城绿环西段实现绿道贯通并开放。新(改)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项目192个,奉发宝龙广场、经发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正式开业。
乡村振兴成效逐步显现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认定数居全市首位。建成 7000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260亩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举办上海农业科创谷推进会,发布上海农业科创谷总体规划。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推动示范村实现“美丽庭院”全覆盖。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22公里。南桥镇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海湾镇荣获2024中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成功颁发全市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金汇镇上线全市首个镇级宅基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区级综合帮扶收益分配动态调节机制,年终收益分配同比增长11%。
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
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市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到89.5%。完成城市雨污混接普查。加强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庄行镇郊野公园生态清洁小流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建立建筑垃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工程渣土消纳全过程管理。实施美丽奉贤建设三年行动。成功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举办第二届全国气候变化科学大会。新增森林面积3447亩。新增公园13座。新建各类光伏项目401个。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27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居住区、37个惠民回收服务点、3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全市首创实有人口“弱监管空间”工作机制。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分别位列全市第二、第三。持续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防汛防台“四联”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庄行镇“外卖式”信访服务模式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增能,居村减负监测点、基层治理骨干常态化培训等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化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奉浦街道入选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社区慈善实验”试点单位。城管执法工作社会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城市管理力度和温度实现双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全面完成27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16个。新增430张养老床位,超额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任务。对2048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开展精准救助。提供多元化住房保障,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664套。成功创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新华医院奉贤院区项目建设完工,区中心医院与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新一轮委托经营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博物馆直接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成华亭海塘本体修缮工程。成功举办2024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上海站)等高品质赛事。新增80个退役军人居村服务站点。启动第三轮区志书编撰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布公平竞争审查实施办法。“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深化,年办件量超851万件。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为经营主体进一步减负43.2亿元。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制定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的实施办法。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在全市率先开展“两人一户”法治素养提升工程。认真办理23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242件政协提案。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批基层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财政治理效能和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5年主要任务
坚持稳增长、促转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推动东方美谷加速迈向“世界化妆品之都”,加快数字江海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南上海消费之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功能。加快推进南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育一批产业聚焦、专业突出、孵化效果显著的高质量孵化器。推进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进海归小镇申建,加快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加强招商和服务一体化。优化惠企政策,推动更多新政落地奉贤综合保税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区制造业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实现全覆盖。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存量楼宇改造提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聚焦提功能、增品质,加快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以协调联动为引领,不断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快编制轨交站点等重点区域整体规划,有序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持续对接服务临港新片区建设,深入推动“三区两镇”联动发展,“江海大关”建成完工,持续推进星火开发区西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以内畅外联为目标,不断健全交通网络体系。深化南枫线(奉贤段)二期等规划研究,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城市路网优化扩容,实现解放路西延伸段(沪杭公路-浦卫公路)等项目完工。以功能完善为依托,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级。高标准推动新华医院奉贤院区等项目开放运营,加快南上海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1+N”社区服务空间布局,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
扎实强三农、促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加快上海农业科创谷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优质稻米区域品牌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鼓励支持“民宿+”新业态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能力,推动特色资源盘活和优势产业培育。加快推动乡村抱团发展、连片振兴。推进首批2个“沪派江南”风貌保护传承试点,推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创建。加大富民增收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开展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不断巩固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播电商等新增长点,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立足严治理、优生态,着力推进美丽奉贤建设
系统施治加强生态修复。完成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建成杭州湾工业废水处理厂,健全工程渣土消纳闭环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构建绿色生态空间。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实现“林绿一张图”全覆盖管理。加大造林植绿力度,深化公园城市建设,打造3个公园城市样板区(点)。持之以恒加快绿色转型。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深入推进海湾镇“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全面防风险、守底线,织密城市运行安全网络
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指挥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水平。强化“人车路企”风险监管,加强违法建筑、“马路拉链”等整治。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一批小区、道路积水点改造。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部门事务下沉街镇、居村组织事务准入等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活力。深化“和美同行”品牌建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切实惠民生、增福祉,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
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设8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免申即享”。加快落实民政部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工作,推广“椿萱庭”宅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基层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全覆盖。织牢织密住房保障网。持续做好各类人才安居房源的供给。着力提升贤美文化能级,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探索社会化合作办展模式,加快推出一批高品质展览。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医联体运行模式。打造国际户外运动之城。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积极转作风、强作为,深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提高政务服务的质效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涉企行政检查,实现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扎实推进区“十五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精打细算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所需、民生所急、基层所盼上。强化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入推进政府公报数字化转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营造敢作善为的良好氛围。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纵深推进新时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责任编辑: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