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首届社区工作者劳动竞赛举行
摘要:3月26日下午,由奉贤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和美同行·种子计划”——奉贤区首届社区工作者劳动竞赛成功举办。
中国发展网讯 陆思婕、陈嘉安 记者鲍筱兰报道 社区工作者,如同扎根在社区的种子,带着对社区的热爱、对居民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孕育不凡的力量。3月26日下午,由奉贤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和美同行·种子计划”——奉贤区首届社区工作者劳动竞赛成功举办。来自全区各街镇(海湾旅游区)的13个居委39名社区工作者同台竞技,通过知识比拼、项目创新、风采展示等环节,全面展现奉贤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
十年奋楫扬帆 一路逐光前行
2015年,奉贤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征途拉开序幕,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这十年间,社区工作者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奉贤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举办此次劳动竞赛,不仅是对社区工作者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更是为了展示这支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弘扬职业精神,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增进社会各界对社区工作的了解与支持。
面对奉贤区抢抓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新城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基层治理新课题,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区社区工作者提出新要求,要保持政治“高度”,增强知识“鲜度”,传递民生“温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社区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比赛形式 全面展现风采
本次竞赛形式和项目设计注重创新与实用并举,全方位考验并展示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协作智慧。各街镇(海湾旅游区)选送的参赛选手均来自同一居委,这一设置既考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充分体现居委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你争我抢”——知识竞答环节,选手们围绕社区基础理论、综治调解、环境和物业管理、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等题目开展竞答。
自治项目设计展示环节创新采用“同题多解、横向对标”评价机制,3-4支队伍共同围绕业委会成员集体辞职、小区停车难、商居矛盾等治理难题进行“同题共答”,既在横向对比中直观凸显队伍间的自治项目设计质量和水平差异,更为这些基层治理热点难点共性问题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
风采展示环节首次采用跨街镇组队模式,将13支队伍跨区域整合为4个小组,展示形式、内容由小组成员自商自议、自编自导,以情景剧、快板说唱、创意朗诵等形式,艺术化呈现社区工作的日常和社区工作者的精神内核,同时促进了跨街镇的交流,推动选手在协作中主动汲取经验,以“见贤思齐”的自觉性提升治理能力。
此次竞赛邀请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指导推进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奉贤区基层治理研究会有关同志,以及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专业评委。同时,打破评委单一评价的传统模式,开辟现场观众投票通道,推动评价结果更加多元、全面、客观。
发布培训计划 深化系统培养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区委社会工作部2025年居村治理骨干教育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该计划以“年度—季度—月度”为培训框架,构建年度筑基、季度提升、月度覆盖的多维培养体系。年度培训聚焦红色基因传承、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锤炼等内容开展区级示范培训,夯实政治根基,树立为民情怀。季度培训突出实战能力提升,开设“和美行动”精品课堂,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居村治理骨干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月度培训则指导各街镇(海湾旅游区)落实基层治理培训工作全覆盖,积极运用“四五六”菁英社工培养法,实现月月有课程、月月有实践。此次劳动竞赛是一次技能交锋的盛会,更是基层治理迈向新征程的起点。
未来,奉贤区委社会工作部将以《奉贤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修订为契机,健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同时,通过深化“贤城贤治·十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劳动竞赛、“社区故事 基层声音”片区分享会等,选树宣传先进典型,推进治理经验交流,营造职业发展氛围,增强基层治理骨干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为推进我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倪珺